关注:

 

从涉诉信访问题看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08-11-07 09:43:52


    涉诉信访问题长期困扰着法院的各项工作。虽然在处理和解决涉诉信访案件上决心加大,力度和措施加大,但效果不明显。涉诉信访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和有效遏制,并且随着解决力度的加大反而使信访案件愈来愈多,重信重访多,缠访闹访多,越级上访多,赴京非访多,停访息诉难度大。上访人上访行为无序,解决信访问题程序无序。对于法院的工作,人民群众不满意,党和政府不满意,法官本身也不满意。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是法院审(执)效率低下裁判不公,吃拿卡要不廉洁,党和政府不满意的是法院涉诉上访量大工作没有做好,法官本身不满意的是司法权威没有了,法院威信没有了,法院成了弱势群体,谁想堵门就堵门,谁想堵路就堵路,法官是受气挨骂遭批评,都有诉不完的苦,道不进的怨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到底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目前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为我们找到了产生涉诉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出路。

    产生的原因

    涉诉信访案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有社会问题又有法院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简单的进行归责。客观原因及社会问题暂不讨论,应从我们法院本身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

    一、前几年,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重大偏差甚至失误,背离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审判工作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13亿人,并且农业人口占80%的这样一个国情,法院的指导思想一味迎合一些学者的心理,不加批判的照搬照抄西方法制思想,对有些人主张“三权” 分离提法不加制止,过分强调司法独立,并且对一些学者的主张在法院主要媒体上发表,其后果是在广大法官心中造成西方国家的法律设置先进,法律权威至上,中国的法律是以权设置,依法制治国是表,人治是真,致使部分法官认识上、思想上产生混乱,把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西方法制思想,欲取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制度,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审判思维脱节,案件的裁判结果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不能使人民群众接受,从而引发群众不满和通过上访表达诉求。比如在前几年,有的法院尝试用判例裁判案件,得到部分学者积极响应,认为这是改革是创举,上级法院也充分肯定这一做法,其实深层次的问题是对中国司法制度设置和司法体制的挑战。错误的认为西方国家的法制设置先进,裁判案件公正,其实是什么叫公正?历代的任何哲学家都没有给出确切定义,公正只是相对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一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公正的理解不同,法律制度本身没有先进和落后,没有可比性。国情、民情、社会制度不同,法律设置公正的含义肯定不尽相同。

    二、部分审判方式改革违背国情、民情。1.原来调解原则是《民法》典的一项基本原则,现在不是一项基本原则了,改革改掉了,其实无论是国情还是民情都需要“马锡武”,怀念马西武审判方式。一判了之导致上访量攀生。2、实行审判长负责制是一大败笔。案件的裁判结果审判长说了算,改判发还随意,实体裁判随意,暗箱操作,在审判程序上及实体处理结果上缺乏监督制约,案件质量下降,错案追究又不到位,导致群众上访。3、庭审方式改革照搬照抄“洋”东西,脱离实际。过分强调一步到庭,有理说在庭上,庭审前后不许法官会见当事人,这种制度设置的后果切断了人民法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调解结案无从谈起。证据规则的设置也有很大的弊端,过分强调当事人举证,在实践中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几乎没有,当事人自己取证不能,申请法院取证法院不理,理由是谁主张谁举证,举证不能当然承担的后果是败诉,人民群众怎么会对法院满意呢!4、法律赋予法院调整社会矛盾的职能与担负调整社会矛盾的任务不相适应。该法院管的案件没有管好,不该法院管的管了,以便民、司法为民为借口,倡导电话立案、网络立案、上门立案、敞开立案,把一些本不该法院调整的社会矛盾,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致使一些社会矛盾法院立了审不了,审了判不了,判了执不了,执了访不完。法院自身又无能力消化,矛盾日积月累,举步艰难。本意是为民解忧,结果不但没有为民解忧,反而给老百姓增加了负担,便民成了扰民,造成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不满意,政府也批评法院手伸的太长,干扰了政府的工作,法院是出力不落好。

    三、司法为民理念树立的不牢,审判作风亟待改善。1、个别法官的简单粗暴行为使人民群众不能容忍。动不动就训斥,我们要求要使案件当事人输赢明白,输赢皆服,现实情况是赢的不明白,输的不服气。一不明理释法,二不判后答疑,更不会做服判息诉工作,一推了之,促使当事人上访。2、冷、生、硬的工作态度使当事人反感。人民是主人,我们是公仆,把公仆和主人位置颠倒,公仆凌驾于主人之上,怎谈为人民服务?当事人都有逆反心里,态度不好,审判作风不好,高高在上,不管裁判结果如何,都不会满意,都可能产生信访行为。3、部分法官权力观模糊。我们手中的审判权利是人民给的,人民委托我们行使权力,也就是说我们本无任何权力,是受委托而得到的权力,这种权利既不能滥用,也不能超越委托权限。在行使权力时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只能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是个别法官认为权力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是捞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视审判权力等同商业经营,这种行为必然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解决的思路

    我们分析了在涉诉信访问题上法院自身存在的部分原因,目的在于找到解决办法。客观问题、社会为题我们无力解决,只要我们把自身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涉诉信访量可以有效降下来。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良药,在于认真学习好、领会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确保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贯穿于法院各项工作的始终。

    一.正本清源,走出思想认识误区,审判理念回到社会主义法治轨道上来。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符合西方国家的国情,为我所用时应当吸收符合我国国情的部分,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社会制度、法制制度、司法体系。审判方式的改革不是去“中”换“西”,任何背离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改革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制度范围内进行,仅仅围绕公正与效率,案件的裁判结果应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克服就案办案。法治理念、审判理念应正本清源,走出理念误区,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满意,才能有效降低涉诉信访量。

    二.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民商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部分、行政案件重在调解结案。法官应当具备善于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把它作为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认真研究,包括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等,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找到双方矛盾的最佳结合点,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不但减少了涉诉信访,而且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为什么宋鱼水所办的案件服判率100%?关键是我们缺乏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诚心、决心和信心。认清国情、民情,民意,把法槌法袍锁起来,走出冬暖夏凉的法庭,走进社区、走进田间地头,了解民情察民意,马锡武审判方式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现代审判方式老百姓看不懂、听不懂,因为离他们太遥远,不能把“洋”东西强加给他们。不是让老百姓适应我们的审判方式、审判思维,而是主动接近他们,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法制思想。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共产党打天下依靠的是他们,治理天下也必须依靠他们,审判工作离开他们等于无米之炊,无水之源。不要认为百姓可欺,其实我们也是百姓。

    三、案件质量是审判工作的生命,也是涉诉信访的源头。一锅烧开的热水,加点凉水进去,锅内的水暂时不沸腾,因柴在燃烧,一会还会沸腾,沸腾、加水、沸腾,恶性循环,必须釜底抽薪才能解决水沸腾的问题。要使信访案件的量降下来,必须提高案件质量,加水的方式只能治标,治标必须先治本,“本”是主要矛盾。1、把案件办成精品、甚至办成艺术品,使当事人找不到暇疵口服心服,也就不会发生涉诉上访问题。当事人在法官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案件没有大小之分。上访人的案件在我们看来是小案件甚至不算案件,但在他们心中是天大的事情,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起案件是我们法官的一项责任和义务。2、要精心制作好裁判文书。裁判文书是代表法院具有强制力发给当事人的重要法律文书,必须规范、严谨,“输”“赢”在裁判文书中叙述清楚,判决结果依据的证据交代清楚,使当事人一看都明白。现在当事人不明白的是“上诉理由证据不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八股文味道十足的官腔,为什么证据不足应当给当事人解释清楚。3、在法律文书中应杜绝错别字。当事人拿着带有错别字的判决书上访甚至赴京上访多的是,有些错误是及其低级的,有一份判决书25处错别字,水平低的出奇,怎能使当事人满意呢!应加大裁判文书质量检查,制定制度约束,文书质量问题不是小事,市法院的脸面。

    四、改进审判作,规范庭审活动用语。目前我们审判作风中存在的问题,仍上访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1、庭审活动应规范,应显示出威严、严肃。庭审活动中法官打电话、抽烟、不按规定着装都会遭到当事人的反感。2、庭审用语应准确。应当用法律术语,杜绝白话,说话轻重结合,缓急结合,时刻保持中立,不能让当事人从法官的言语中,误认偏袒一方当事人。3、庭审前后与当事人、律师接触应掌握好分寸。个别律师败坏了我们法官的形像,代理人为了经济利益,以请法官吃饭为名,向当事人索取钱财,官司输了之后鼓动当事人上访,把不廉洁的污水往法官身上波,谨慎交友很重要。

    因我们法院自身的问题,使当事人不满、不理解继而引发当事人上访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我们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树立的不牢,没有完全用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指导我们的审判工作,解决信访问题的出路在于提高整个审判队伍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坚持司法为民不动摇,取信于民。在方向上不出现偏差的前提下,注重审判工作中的细小环节,不能以大而为之,以细小而不为,只有这样涉诉信访问题严重局面才能缓解,最后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