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到外面的小吃店吃早餐。早餐的品种真不少,包子、油条、茶鸡蛋这些主食自不必说,光粥品就有好多种,豆腐脑、豆浆、小米粥、胡辣汤、豆沫、八宝粥、玉米糁,一应俱全。选择粥品时,我要了碗小米粥,先生要了碗胡辣汤,五岁的儿子要了碗豆沫。
等早餐端上桌来,我们开始互通有无,品尝起来。小米粥稀稀拉拉,清澈见底,全无自家做的那么浓香;胡辣汤倒是味道醇厚,可惜调料放得太多,压住了汤品本身的香味;只有儿子选的豆沫味道香浓纯正,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我有些好奇,问儿子:“你怎么知道选豆沫呢”?
儿子很是得意,摇头晃脑地道出了他的秘密:“我一进门,就发现门口放着几个盛汤的大桶,桶虽然一样大,可里面的汤有的多,有的少。我想,最初每个桶肯定都装得满满的,汤是一样多,剩的最少的肯定是卖的最快,味道也肯定最好,所以我选了东西最少的那个桶。”
此言既出,我和先生不由得对儿子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就懂得审时度势,后生可畏。
“你是怎么选的,可怜的妈妈?小米粥可是剩得最多的,肯定也最难吃。”儿子又反过来问我。
我故作一脸懊丧:“我根本没注意到还有什么盛粥的桶。我自己喜欢喝小米粥,所以就选了它。家里做的小米粥,你们不是也说好喝吗?”
“可这不是在家里呀!”
“家里和店里的小米粥味道不一样。你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父子俩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对我进行攻击。
我心有不甘,又问先生:“你说说你为什么选胡辣汤?胡辣汤味道不是也不怎么样吗”?
“我也发现了豆沫剩得最少。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选了胡辣汤。因为据我这个美食家的经验,胡辣汤的味道应当是不错的。”先生娓娓道来。
“事实证明你也错了,你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好了好了,我来总结一下:妈妈是依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爸爸是依据生活经验进行选择,儿子是依据形势判断进行选择。选择标准无所谓对错,各有各的道理。但事实证明,儿子选的早餐最好吃。”先生作出了最后的评判。
一次吃早餐的寻常经历,让我感慨良久:一生中,我们会面临形形色色的选择,小到早餐,大到信仰、婚姻、职业。其实无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是发自自己的内心意愿,就无所谓对错。但重要的是,一旦选择,就要勇于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还有一点,千万不要轻视任何人,哪怕是孩子。因为在生活的智慧上,本没有大人和孩子的区分。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