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晴雨雪是自然界的规律,本不能由人掌控。但通过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人们可以提前获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从而未雨绸缪,从容安排工作和生活。那么,能不能将“预防”措施运用到法官队伍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司法腐败呢?回答是肯定的。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的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队伍管理机制,构筑三道防线,模仿气象预报对法官队伍实行“预警化”管理,使该院变通常被动的亡羊补牢式的对违纪干警进行处理,为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预警式的防范,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教育为先导,筑牢思想防线。该院重视发挥本院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而深入地进行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把最高法院的“两个办法”列为重点学习教育内容。
一是广泛开展谈心活动。院党组一班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本着“少指示,多谈心”的领导方式,深入分管部门,与不同层面干警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重点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悉心教育干警要算好“前途帐、政治帐、经济帐、平安帐、家庭帐”这五本帐,要求大家要以“两个办法”为镜鉴,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通过领导与同志们面对面的思想交流,一方面使院领导及时把握了干警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干警在真切地感受到院领导民主作风的同时,也逐步打消了种种思想疑虑,勇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轻装上阵,一心一意干工作。二是设立“院长信箱”。为拓展院长与全院干警的沟通渠道,该院专门设立了“院长信箱”,积极鼓励同志们就法院的改革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等问题,运用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向院长进言献策,直抒胸臆。三是适时组织专题学教活动。相继组织开展了“双争”活动、“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执行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一系列专题学教活动,强化了干警的宗旨观念、公仆意识和廉洁意识,达到了自我完善、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以制度为标尺,筑牢纪律防线。为更好地落实“两个办法”,该院本着任务量化、措施硬化、考核细化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诸如《目标管理实施细则》 等多项规章制度,坚持从高从严规范和约束干警的言行,并狠抓落实,实行民主立体化管理的模式,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建立了“违纪干警停职学习制度”,对轻微违规干警实行停职学习。这种警示制度是针对干警中存在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思想而设立的,专门从小事抓起,从小错罚起,以教育为主,从保护干警的角度出发,防止小错不警惕逐渐酿成大错,提前敲响警钟,将错误纠正在萌芽状态。2003年10月,一名干警因工作岗位变动没有及时移交案卷,造成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未审结;一名干警装订的案卷质量有问题,该院按照有关规定,对这两名干警做出停职反省,等候处理的决定。从 2002年初该院实行预警化制度至今,该院按相关规定共对四名干警进行了停职待岗的处罚,其中包括一名中层干部。与此同时,该院注重发挥纪检监察、政工、党支部的职能作用,将纪检、监察工作向前延伸,变被动为主动,并定期通报当事人的举报情况,对存在违纪违规苗头性问题的人和事,及时做好提醒谈话诫勉教育。一旦发现违法违纪问题,坚决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起到了戒勉和警示作用。
三、以监督为后盾,筑牢道德防线。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该院着力建立健全对干警的日常监督和长效管理机制。从信访立案到案件的执行实行全程跟踪督查。为此,该院根据最高法院制定的《人民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又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内部风纪督查组,对干警在遵守审判纪律、行政规章、工作日《禁酒令》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天候监督检查,规范约束干警的言行仪表,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树良好的职业形象,促使干警队伍的每一个成员,树好职业道德、护好社会公德,真正做到珍惜工作、珍惜生活、珍惜家庭。在强化内部监督管理的同时,该院主动寻求外部监督,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新闻单位担任廉政监督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广泛的群众监督。
“预警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好比在中原区人民法院设立了一条高压线,使得干警不愿碰、不能碰、不敢碰。全院干警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蔚然成风。扎实有效的管理机制,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几年来,该院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一位干警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从根本上保证了队伍的廉洁性,同时提高了法官在群众中的公信度,维护了法院的良好形象。从1999年以来,该院连续四年被河南省政法委评为全省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1999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系统“双争”活动先进集体;2000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还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系统“人民满意的好法院”;2001年荣立集体一等功,2002年荣立集体二等功,2003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思想宣传”先进单位,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