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爱岗敬业擎天平 一片丹心为人民

——记登封市人民法院审判员杨景南

发布时间:2003-11-16 15:25:15


    杨景南,男,现年52岁,现任登封市人民法院第一民事审判庭审判员,参加法院工作25年来,先后审结各类案件1680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办案能手。近年来,由于积劳成疾,老杨患上了严重心脏病,动过两次大手术,但他忠诚党的审判事业的热情不减,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劲头不减,在去年登封市法院举行“百日办案竞赛”活动中,他带病结案188起,夺取全院结案的冠军,并在郑州市法院系统名列前茅,郑州市中院院长刘春年提笔批示向杨景南同志学习,在今年登封市法院机构改革后,到民事审判一庭担任审判员的杨景南同志,一个月创下了结案70起的奇迹,刘春年院长在法院工作简报上看到杨景南同志的感人事迹后,再度批示,全市两级法院迅速掀起了“学习杨景南,当人民满意法官”活动的高潮。

                                                     勤奋出效率

    “一勤天下无难事”。杨景南同志深信这一点,到法院二十五年,他没向组织提过任何条件,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年六月,登封法院“百日办案竞赛”活动开始后,广大干警争先恐后,发挥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作为一名老审判员,杨景南同志更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响应院党组的号召,以“数量优、质量优、效率优、作风优”的“四优”准则为目标,身体力行,在短短一百天内,结案188起,标的额达145万元,基中以调解结案62起,判决结案中仅有一起上诉。

    由于这次活动时间集中在六、七、八月份,正值盛夏酷暑,无论体力、精力都消耗很大,但在几个月内,杨景南同志以案情为命令,一切困难和家务私事抛在脑后,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经常加班加点,从没度过星期天、节假日,每日白天办案,晚上写裁判文书、订卷到十一、二点。由于身体不好,又这么超负荷地工作,家里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唠叨他埋怨他,一起工作的同志也劝他注意身体,但他总是笑着说:“没事,没事,我还行”。家里人和同志们苦笑不得。看着他依旧一边在口袋里备好需不间断服用的药片,一边拼命工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登封法院成立了以金融法庭为主力的依法收贷审理小组,而作为金融法庭的主力,杨景南同志更是身先士卒,积极主动同农村金融组织联系,先后到十几个乡镇信用社摸底,其中大金店、东金店及送表三地的金融案件,基本上被杨景南同志和与他配合的书记员清理完毕,有力优化了当地经济环境。杨景南同志在这期间,因需经常奔赴各个乡镇,一去就是一天,往往是饥饱不知,疲劳不觉。他需经常服用的西药因登封没有卖的,需到郑州去买,他抽不出空,竟向“病友”借了一瓶,以致“病友”都说:“老杨呀,我见过借钱、借物的,咋没见过借药的呢?”在杨景南的工作记录里,有送表信用社诉秦某信贷纠纷这么一个案子,因被告人解不开思想疙瘩,四下找人说情,竭力干扰审理,人为地造成案情的复杂化,杨景南同志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耐心做当事人思想工作。那日天下着大雨,杨景南同志估计秦某会在家,遂准备了一天的干粮,带着书记员深一脚浅一脚到尚不通车的送表乡山区丁村秦某家做工作。等他找到秦某时,全身已被汗水和雨水湿透。望着疲惫的老审判员,被告人秦某又感动又羞愧,彻底改变了态度,很快与信用社达成和解协议,自觉履行了还款义务。

                                                        廉洁出公正

    杨景南同志有一句朴素的座右铭:“公正和效率是我的脸面和生命线,只有确保公正公平,我才会活得舒服,活得健康”。问他如何才能做到公正公平,他认为除业务素质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廉洁,只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方可秉公执法,扶正祛邪。他正是这么做的。由于经手的大多是金融案件,标的额都比较大,涉及面也比较广。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想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非常难。平日里,同学、同事、亲朋好友难免为案子的事找来,这也使他常常处于权与法、情与法的矛盾中。但杨景南同时始终坚持“法律高于一切”的原则,坚决把好四个关:即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到家说情送礼时把住入门关,坚决不让进;当自己的亲朋好友登门为案件说情时把住说情关,坚决不领情;当有人邀请打麻将、扑克牌论输赢时把住自律关,坚决不参加;当有人借案件宴请时把住请吃关,坚决不受约。同时,他反复告诫家人要帮他“护好长城”,并为家人定了“四不该制度”,即不该交的朋友不能交,不该收的礼品不能收,不该吃的饭局不能吃,不该说的言语不能说,他就是这么慎权、慎欲、慎微、慎独。大金店信用社起诉的三起案件的被告人均为老杨的一个长辈的亲戚。该名长辈找到他,原指望他“胳膊儿朝里拐”,但杨景南同志毫不讲情面,依法做出了被告方败诉的判决。事后,他对讲情的长辈说:“我一直很尊重你,但法律是一个大熔炉,你端正它,会得到温暖;你歪斜它,将会引发火灾,害了大家”。他形象的比喻,使这位长辈消除了怒气,连连点头表示理解。杨景南就是这么个斩钉截铁、眼中揉不得半粒沙子的“老犟头”。

                                                        执法讲艺术

    经过长时间的执法探索,老杨同志有了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技巧。这些方法有:

    一、对标的额在10万元以下的案件充分适用简易程序,尽量做到头天通知,第二天就开庭,大大缩短办案的周期;

    二、坚持说服教育原则,尽量不使矛盾激化;

    三、落实“温暖工程”,依法充分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四、注重发挥协调功能,充分保护双方当事人的权益。特别是对一些前景好,但目前却又经营比较困难的债务人企业采取“放水养鱼”政策,尽量让企业与金融部门达成调解协议,提高资金流转率,减少信贷经营风险,又使企业能得以发展;

    五、注重办案的实际效果。严格依法定程序办事,尽力减少负面影响,切实服务于“优化经济环境”的宗旨;

    六、坚持不吃拿卡要,不冷横硬推,不以权谋私的“三无”原则,避免受人以柄,使工作无法开展;

    七、快审快结。杨景南同志在书记员的配合下,有过两天结案27件的记录,忙得中午都没有吃饭,当事人感动地说:“老杨干工作可真是拼命呀!”

    八、尽力进行“四就地办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就地普法,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

                                                       成绩面前攀高峰

    杨景南同志一直在说:“成绩应该是集体的,是大家帮助、支持我,没有集体的力量,我根本干不成什么。更何况,是法院集体的力量将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的生命是法院给的,我不拼命干工作,就对不起法院,对不起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他说的是他做的两次心脏二尖瓣狭窄大手术。他的病其实是拼命工作给累坏的。在其病临濒危之时,是在组织上出资和同志们关怀下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这事他一直记在心上。医生说:他在需终生不间断吃药的同时,千万不能再操劳过度,否则,将会再次出现生命危险。但他全然不顾,依旧快马加鞭,拼命工作。

    今年三月,登封市法院进行机构改革,老杨所在的金融法庭被撤销,人员另行安排工作,考虑到杨景南同志的实际问题,院领导打算安排其到工作比较轻松的后勤部门工作,当征求杨景南同志的意见时,他却坚决不同意,自告奋勇到新成立的第一民事审判庭挑起了大梁。到民一庭担任审判员后,老杨主动要求办理偏僻农村的信贷案件。他与书记员肖书红一起,在短短两周时间内跑遍了全市80多个村庄,使二十多件沉年积案有了着落,受到了大冶、唐庄等信用社领导的好评。案件多,正常上班时间不够用,他就充分利用星期天和晚上加班加点整理卷宗,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几次把他从法院找回家中。他告诉同志们:虽然我患有疾病,但领导和同志们给我了许多荣誉和照顾,只要我身体许可,能办一起案件就要多办一起案子。改革给登封法院带来了活力,也给老模范杨景南同志带来了动力,到民一庭短短一个月时间,他一口气审结案件七十件,不仅在民事审判线上名列第一,而且在全院也名列前茅。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