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用审判文化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的法官队伍

  发布时间:2008-07-14 14:57:54


    近几年来,巩义法院在党委的领导下,在人大、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监督和关怀下,不断完善、强力推行审判文化的教育体系和责任目标的考核体系,以开展“从严治院年”、“文化建院年”、“规范管理年”、“质量效率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狠抓队伍建设,规范内部管理,从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巩义地处洛阳、郑州之间,早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就十分活跃。随着巩义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干警的思想产生了波动。个别法官拜金主义思想抬头,为民意识淡薄,工作不思进取,影响了办案质量与效率,损害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形象。2002年10月,新一届领导班子接任之际,群众对法院的批评意见多达72条,而且语言之尖锐、用词之激烈,足以让每名法院干警为之汗颜,法院的整体工作也排在了巩义市末位。面对现状,党组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做好法院工作,不仅要建设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审判办公大楼,也要构建好法官队伍的思想大厦。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巩义深厚的文化底蕴,院党组提出了“文化育人、文化兴院”工作思路,建立了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审判文化教育体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抓班子、带队伍、创业绩、重树法院形象。

    而审判文化就是以法官为主体的全体法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审判工作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审判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重点是法官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实施审判文化教育,引导法官想做“官”,先做人,做好人。从做一个好人开始,做一名好法官,把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忠于党当作政治信念,把刚直不阿、依法办案作为工作原则,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作为共同价值观念,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变成自觉行动。简单的说,我们开展的审判文化教育,就是要用先进的理念教育大家:“上班要做个好法官,下班要做个好公民。”

    如何让审判文化体现的先进思想成为全院干警共同遵循的理念和准则呢?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意识形态这块阵地,好的思想不占领,消极颓废的思想就会占领。抓队伍就是抓思想。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树立好的思想,需要好的载体,需要外部灌输,强力推行。

    首先,我们从政治、学习、审判、敬业、进取、作风、廉政、道德、修养、礼仪十个方面对法官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汇编成书,人手一册。队伍建设以审判文化教育一条主线贯通,培养法官服务大局意识、公正中立意识、廉洁规范意识,努力践行“让有理的人打得赢官司,让贫穷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恶意逃债的人占不到便宜,让当事人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所体现的司法为民的理念。并将审判文化列入周五下午政治学习内容,加强对学习效果的检查。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参加主管部门的学习活动,为干警上审判文化教育课,加强对学习活动的指导。副院长周地灵与青年法官座谈时谈到:为什么要推行审判文化教育?就是要让大家明白如何做名好法官,如何维护好法官队伍的整体形象,给大家指明发展方向。

    其次,着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走进巩义法院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办公楼前的“公正、高效、文明、廉洁”八个大字,进入一楼大厅,左面墙上悬挂的是法官誓词,右边的电子屏上播放的是法官每日一语,办公楼每层走廊随处可见富含现代司法理念,给人启迪、催人进取的格言、警句。党员法官的办公桌上放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警示牌,法官胸前佩带的是印有姓名、照片、职务、政法干警四条禁令的胸卡,法官餐厅的餐桌上放置的是“请您节约一粒粮”的提示牌等,从细处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法官置身其中,润物细无声,长期受熏陶,从而使审判文化由外到内,由弱变强,由被动的认识到自觉的接受,达到统一思想,陶冶性情,激发进取精神的目的。青年法官张云鹏这样说到,好的环境能影响人,改变人,激励人,成就人,处在这样一个发展环境中,仿佛有种无形的力量在催促着你,让你不断向前迈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也正是在这种有压力的环境中,五年来,我院有30名青年干警通过艰苦学习,顺利通过全国司法资格考试,走上审判工作岗位。

    此外,我院还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使审判文化教育不断深入开展。紧密结合法院工作,在审判部门开展“百日结案竞赛”、“庭审观摩评比”、“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微机操作技能评比”,在行政部门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成立青年法官协会,建立河南首家基层法院网站,出版了系统阐述审判文化理论专著《审判文化》一书,倡导先进司法理念,弘扬奉献精神,培养敬业意识,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每季度开展一次“天平杯”优胜部门、“好法官”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部门、先进个人在我院宣传栏、河南巩义法院网上公布,并借助主流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让那些兢兢业业、踏实工作的干警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在全院树正气、正院风。民四庭庭长王宏伟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结案1200余起,年结案最高记录为176起,所结案件无一件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多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并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审判文化的先进思想成为全院干警的信仰和追求,在巩义法院上至班子成员下至一般干部,都明白一个道理:这理由,那理由,干不好工作没理由,这借口,那借口,完不成任务没借口,碌碌无为不配做巩义法院干警,按部就班干不好巩义法院工作。审判文化教育陶冶了法官的性情、修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思想品德全面升华,逢一必夺,逢冠必争,争强抢先,追求卓越,积极进取,人人思进,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一名江苏当事人在我院参加诉讼时,突发急病,生命垂危,我院民事审判人员自发捐款5000余元,送到医院。一个70多岁老汉申请执行一起案件,被执行人死亡,家中又无财产可供执行。党组成员、执行局门有志局长了解情况后,亲自给老人送去粮油米面等生活用品,及时联系有关部门为老人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向市政府申请启动救助基金,妥善解决了执行案件。干部谢建伟在夜间巡逻时,听到法院外国道上连续传来紧急刹车声,即上前查看,发现一名年轻男子因醉酒躺在310国道中央,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救助,避免了悲剧发生。一名妇女因感情纠葛,将几个月婴儿遗弃在我院审判区楼梯处,立案庭庭长魏亚平闻讯后,立即为孩子买来奶粉、奶瓶、纸巾等物品,精心呵护。干部徐建伦同志值班时拾到手机一部,及时联系失主予以归还。党组成员自从与巩义市西村镇贫困农民结成帮扶对子后,时常为帮扶对象送去钱物、科技书籍,积极帮助他们想办法、谋出路,摆脱贫困,在当地传为佳话。民一庭副庭长孙爱琴是名军人的妻子,在非典期间军营只能出不准进,孙爱琴同志完全可以在军营中避过非典时期,可她为不影响办案,依然走出军营租房子住,与同志们一道抗击非典,当年审结案件超百件。女法官尚玉栓连续多年结案超百起,荣立个人二等功,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风采。文印员赵会晓同志自调进法院后,一直从事打字工作,十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宣教科科长崔可景在我院“百日结案竞赛”活动期间,父亲重病住院,她忙于组织活动,顾不上陪护最为疼爱她的父亲。在父亲病故的前一天下午,她还在工作岗位上。处理完父亲后事的次日,她忍着悲痛,重新回到单位投入工作。审判文化正了院风,树了正气,聚了人心,促了工作,造就了一个优秀的群体。也正是这样一个优秀群体,这样一支情操高尚,勤奋敬业、正直向上、平凡而伟大的队伍,巩义法院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得以不断进步!

    我们的真情实感,换来了同志们丰厚的回报。几年来,巩义法院一年一个新台阶,先后荣立了集体三等功,集体二等功,荣获全省优秀基层法院称号和全省文明单位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巩义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授予我院“公朴杯”金杯这个巩义市最高荣誉奖项。有32名同志荣立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75个部门多次受到最高法院、省市政法委、省市法院表彰奖励。巩义法院终于实现了逆境中的奋起,由末位跃到第一!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