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金水法院:学习抗震救灾精神 全力推进审判工作

金水法院要求干警注重抓根本、动真格、重实效

  发布时间:2008-05-21 08:52:1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震撼中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法院全体干警通过收听、收看灾区的震情报道,激起了强烈的抗震救灾爱国热情。连日来,该院党组一方面组织干警学习灾区干部群众、参战官兵以及志愿者那种不怕牺牲,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另一方面组织干警及离退休老干部捐款2.26万元献爱心。同时,要求全体干警化悲痛为力量,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注重抓根本、动真格、重实效,以抗震救灾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前方灾区。

    汶川“5.12”特大震灾发生后,救援人员奋不顾身、争分夺秒地开始在灾区进行救灾。此时此刻,灾区的每一震情报道都在深深牵动着金水区法院全体干警的心。他们在用不同方式为遇难者哀悼的同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中间,不仅有法院领导、部门负责人、普通干警,还有白发苍苍、离退休多年的老干部,都在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目前,该院干警已向灾区捐款达2.26万元。

   “除了捐款捐物,除了义务献血,除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还能为救灾做一点什么?” 5月14日,在金水区法院的捐助活动中,面对大家的请战激情,党组书记、院长孙郑生饱含深情地说:“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悲痛。眼下,既然不能人人都去抗震救灾,我们就要坚守工作岗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集中精力做好当前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推动落实……”在悲痛中,大家纷纷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坚守岗位,尽自己所能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拥有“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工作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诸多荣誉称号的金水区法院,2003年以来收、结案数均在1.6万件以上,占郑州市13个基层法院结案总数的五分之一。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金水区法院党组要求全院干警恪尽职守,大力发扬“团结拼搏、坚韧不拔”的抗震救灾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充分发挥刑事审判惩治和预防犯罪的职能作用,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尤其要严厉打击干扰和破坏抗震救灾工作的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而且还要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调节社会和经济关系的职能作用,依法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大力加强诉讼调解和诉调对接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执行工作维护生效裁判、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大执行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执行威慑机制和联动机制,形成执行合力,努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全力促进社会稳定。

    便民、利民、为民,创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法院,是金水区人民法院全体干警的真诚追求,是他们亲躬亲历的不懈实践。在这次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进程中,金水区法院更是把集中精力做好民生保障和服务工作作为一个重点。他们在深刻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亲临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关爱灾区群众等博大民生情怀的基础上,以司法为民为着力点,不断健全和完善便民利民护民的司法措施,积极关注和依法保障、服务民生,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重申已向社会公开承诺的15项便民措施,完善和落实双休日、假日法庭、巡回审判制度,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预约立案、上门立案,为书写诉状有障碍的当事人办理口头起诉,让司法工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二是妥善处理医疗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物业权益、人身损害赔偿等涉及民生的案件,着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三是积极拓展司法救助途径,认真落实诉讼费缓、减、免的规定和执行司法救助基金制度,加强对特困群众及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工作,确保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针对交通事故、刑事附带民事等因人身伤害形成的赔偿案件及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案件的特困案件申请执行人,金水区法院还将自筹的15万元和向区政府争取的救助基金予以发放,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当地群众称赞说:“通过一件件案件的审结,金水区法院法官将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这个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认真落实到了审判过程中,神圣的天平已在人民群众心中矗立起来。”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