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给你过生日来了”。3月24日上午,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大门前,手提两只鸡的李春花大娘格外引人注目。今天是该法院民一庭法官闫明的29岁生日,七十一岁的李大娘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前来表达对这位法官真诚的感激和爱戴。事情的原委还要从一场官司说起。
老太太是河南省新密市来集镇人,30多年前亡夫的她与亡妇的何占甫结合,当时何占甫有四个子女,大的13岁、小的还不足2岁,两人结婚后感情一直很好,李大娘对四个子女也关爱有加,然而,自从何占甫于2005年去世后,由于听信别人的挑拨,子女们认为她会把房屋卖掉重新回到自己的亲生儿子身边,因此与她的关系急剧恶化,拒绝对她赡养,并把老太太赶出了家门。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四个子女告上法庭,认为根据丈夫的遗嘱,该房产应归其所有,要求继子女停止对此处房屋的侵占。一审法院审理后,判决继子女四人停止对继母居住权的侵害,并搬出继母居住的房屋。而四个继子女则认为父亲生前所留下的遗嘱违反法律规定,是无效遗嘱,在提出上诉的同时,又对遗嘱效力另行起诉,要求确认父亲所留遗嘱无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侵权案件以后,以案件与继子女所诉的遗嘱确认无效一案有必然联系为由,暂时中止对侵权案件的审理。
一审法院审理遗嘱一案后,认为遗嘱形式违法,遂在判决中认定遗嘱无效。老太太不服一审判决,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诉。在几次的庭审中,法院对双方作了艰苦的调解,然而,由于双方情绪严重对立,几次调解都无果而终。
案件分到了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闫明手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老太太的后顾之忧,他详细地阅读了卷宗,并多次在电话中和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 为调解做好充分准备。2007年11月份,案子在郑州中院审理,何德会作为四个子女中的唯一男孩参加了诉讼,双方尽管仍然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但是主审法官闫明还是从中感觉到成功调解的希望,在庭审结束后的法庭调解阶段,闫明紧紧抓住老太太性格开朗的特点,以一个晚辈的身份对之进行循序渐进的劝导。见主审法官像孩子一样设身处地的为自己着想,老太太也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说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卖掉房子,这样做只是为了给子女压力,“我在亲生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现在哪里还有脸面让他赡养呀”。在对何德会的调解中,尽管何德会说了一大堆继母的不是,可闫明从他的言谈中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善良的一面。“不考虑法律上的赡养义务,仅凭老人给你做了几十年饭,你也应该给老人一碗饭吃”。严明一句话令何德会顿时语塞,沉默了许久之后,这个和继母打了四场官司的当事人终于冷静下来。
当闫明把儿子愿意每月给她200元生活费,让她放弃卖掉房子的条件告诉老太太时,老太太显得异常兴奋,然而当让双方在调解书上签字时,不懂法律的老太太由于不知道调解书和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用,非让法院给她一个正式的判决,为了打消老太太的顾虑,闫明只好给她耐心讲解法律,并诚恳地对老太太说,如果孩子将来不管你,你就来找我。老太太听了心花怒放,说要认他做干儿子,并问他的生日,在大家的一片笑声之中,闫明爽快答应。然而,让闫明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老太太却是认真的,当她和儿子一家人重新和睦的生活在一起时,想起了在法庭上认干儿子的事情,于是就出现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判决容易调解难。闫明知道,只有有效的调解才能更好地实现案结事了息事宁人,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2007年阎明接手了177起案子,136起得到调解,调解率高达77%。老太太高兴地说,遇上这样的法官也是她的福气。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