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笔者就此谈谈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基石的体会。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从实践中来
之所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因为他的“设计理论”都是总结实践而得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理论自然也离不开实践。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之前,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使我国本来就落后的经济建设越来越糟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城镇供应凭票,乡村缺吃缺穿,有的革命老区群众的生活还停在解放前的状态。这种现实对一贯注重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和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邓小平同志来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在198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这一思想到后来被他归纳为“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年初,邓小平到中国南方进行视察。1月29日当他来到珠江冰箱厂,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产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他又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这说明,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通过调查研究,通过对我国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和各种生态发展不平衡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目前,“发展才是硬道理”早已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是始终不渝的坚持了这一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在总结了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又将“发展才是硬道理”总结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全国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更是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干四化的士气。
二、不可教条式的理解邓小平的发展观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衰落封建帝国之所以沦为侵略对象,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所致的话,那么,我国今天的强大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得来的。
如前所述,邓小平的发展观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前沿、对人类和中国发展问题深刻而辩证的科学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全面、快速、稳步、协调、可持续的、让人民得到实惠的发展观,是一切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而不是教条式的发展观。正像一些理论家们所言:中国既然是在邓小平的发展观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发展,为什么还要提“科学的发展观”呢?这是因为少数地区、某些部门没有很好学习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上没有真正和全面地贯彻邓小平的发展观,相反,却是从教条主义和小生产观念出发,违反科学规律地看待发展、去实现发展的。比如,一些地方和某些部门为了所谓的发展,一是从本部门、本单位和小团体利益出发,违法占用土地、买卖土地和转让土地;二是乱砍乱伐,毁坏林木和草地;三是污染河流和水源;四是乱挖乱开采,破坏矿山资源;五是盲目引进和出口不顾后果。所有这些现象,是与邓小平发展观格格不入的。因为,这些发展观只考虑了小团体的利益,没考虑国家利益;只考虑了眼前利益,而没考虑长远利益;只考虑到了片面利益,没考虑到整体利益。
从邓小平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老人家数十次提到“发展是硬道理”的论述,他说:“发展是全人类的时代主题。”“发展与社会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没有脱离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没有脱离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首先要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发展必须保持满意的较快的速度。”“发展是稳步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出发点和落实处是人民得到实际利益。”“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这些论述中,邓小平只讲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从来不提“增长才是硬道理”。因为在提高经济增长率的过程中,“发展”和“增长”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它是包含增长、创新、防败三者在内的完整统一的发展。而增长却主要是指经营的有效性和追求眼前利益增值变化的程度。
根据国际理论界近些年来对发展与增长概念的研究,认为二者主要有十个方面的区别:一是二者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增长的前提是空间和速度,而发展的前提是成就与协调,是以事业和适应为标准的。二是外延上不同。增长表现为在原产业基础或管理基础上的延伸,企业只要保持原有知识结构和应用知识即可以实现。而发展则是改造、提升和创新原有产业基础,因而更新知识是发展最基本的要求。三是目标和结果不同。增长是以增加项目为导向、以投入为方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信誉丧失为表现,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而发展是以持续增长和创新为目标,以事业为方向,以协调为方法,追求的是长远的利益,因而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四是手段不同。追求增长往往带有很大投机性,而发展不是单打独斗,追求投机,而是提高整体的生命力。五是主观能动性不同。增长往往表现是被动的,而发展是主动地的、以主动性创造为动力的。六是表现程度不同。追求增长的结局表现为过程的大起大落,一阵风。而追求发展表现为充分掌握主动权的持续、稳定、均衡地向前推进。七是社会效益不同。增长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往往产生恶性循环。而发展是以成功与优化为前提的。掌握发展与增长的不同概念,不但可以指导我们在经济实践中的管理策略,而且,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完整理解。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字显示,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以后的15年来平均每年都达到10%左右。这样的增长速度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它说明,这些成绩都是在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指导下取得的。目前,科学发展观作为对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的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依然在指导着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绝不会发生任何动摇。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意义重大。
首先,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以及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这样就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以此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
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总之,从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这一脉相承的发展理念正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