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沿着吉安通往井岗山的公路,快速行驶。
车上乘坐的我院20多名同志怀着向往已久的心情,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岗山学习考察。大家不时翘首向车窗外观望。这处的山,随着车轮的飞驰,渐入我们的视野,远方满山翠绿欲滴的植被清晰可见。那翠绿的海洋里一个小红点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七嘴八舌议论是什么?我在猜想,莫非是纪念碑,不是?因为还没有进山。这时车好象加速了。那小红点渐渐变大,原来是进入井岗山的标志,造型为一面红旗矗立于绿的海洋之中。上面刻有“天下第一山”朱德同志的题词。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不可能有“华山之险、泰山之奇、黄山之秀”,何谓天下第一山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了井岗山,拉开了考察学习的序幕。
我们来到井岗山革命博物馆,步入那庄严肃穆的展厅。出自伟人之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字,是那么潇洒苍劲,揭开了中国革命的序幕。那布满了弹孔、且已褪色、字迹模糊,那颗星还赤红的红军军旗;那带血迹的红军臂章;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的小井红军医院残迹;为开创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牺牲的红军将士和被白匪枪杀的群众图片……,随着解说员的悲壮解说,我们的思绪进入血与火的井岗山革命斗争中。一幅壮烈的井岗山革命斗争画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1927年9月,红旗卷起农奴戟,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一声惊雷炸响。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及时将工农革命军转移到井岗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炮火连天的岁月,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毛泽东挥笔疾书,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岗山的斗争》两篇不朽的著作。他不仅指导了井岗山的革命斗争,而且对后来的中国革命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指导作用。
当年秋收起义的部队转移到了三湾村,毛泽东果断地对部队进行了改编,他确立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他不仅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取得斗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从政治上、组织上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在我军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提出,它集中地体现了军民一家的新型军民关系,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是我军建军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白色的恐怖中,敌强我弱,为战胜敌人,积蓄力量和发展红军,在井岗山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中国革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如同黎明前升起的启明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如同星星之火,直接危及了蒋家王朝。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朱德、陈毅、彭德怀等率领的革命队伍相继来到这里,形成了“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的斗争局面。一大批追求真理,救国拯民的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历尽艰险,厉兵秣马,与反动派展开了血与火的斗争,井岗山的斗争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可谓人材辈出,群星灿烂。从这里走出了十大元帅,五十多位将军,他们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显赫战功,铺奠了坚实的基石。井岗山的斗争,在中国革命的璀灿画卷中,占据了绚丽夺目的一页。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使我领悟了天下第一山的真正含义。
我们乘车前往黄洋界参观,车沿盘山公路快速向山上进发,由于车速快,使我们对沿途的景色目不暇接,来不及一一品味。这时我们感觉到自身视线的局限。但只能对那满山的翠竹,挺拔的松树,山边潺潺的流水,点缀在他们中间鲜艳的杜鹃发生啧啧称赞。随着汽车的行驶,山高路高,大家兴趣更高,白云弥漫在山间,在我们脚下漂移,湛蓝的天空,满山的翠竹和青松,与那阳光照在欲滴的露珠上,折射出五光十色的景色交相辉映,我们的同志惊呼,我们进入仙境了,我们寻到“桃花源”了。我们还未来的及享受,车已停到了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是井岗山革命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毛泽东主席那首《西江月 井岗山》的千古绝唱的诗篇镌刻在纪念碑上。我站在黄洋界昔日的战壕里,抚摸当年令敌人丧胆的山炮。俯瞰脚下的群山深壑,满山的翠竹和挺拔的青松,思绪奔涌,心潮澎湃。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声中,与红军战士一道筑成了黄洋界上的铜墙铁壁,与敌人进行战斗。凝眸远望,看到当年毛委员、朱军长带领井岗山军民挑粮上山的小路,仿佛自己站在天地之间,视线更加开阔,那不仅仅是一条坎坷不平的山间小路,而是通往共和国诞生的革命大道。侧耳细听,那轰隆的炮声,嘹亮的鼓角声,不仅是向敌人进攻的命令,而是向我们这一代人发出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动员令。你看我们的几位女同志已换上当年红军的粗布军装进入了阵地,操起武器进入了“战斗”。
参观学习的最后,我们前往拜谒井岗山革命烈士陵园,进入陵园烈士纪念堂,里面摆满了拜谒者敬献的花圈,在井岗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的名字都刻在四周墙壁上(用碑镶嵌),有的还有珍贵的照片。有的是浴血罗霄,三次“会剿”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有的被国民党军队杀害的红军家属、党的基层组织的干部和群众,第三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撤出了井岗山,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井岗山,穷凶极恶地叫嚣“血洗井岗山”“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井岗山人要换种”、“在井岗山地区疯狂的大屠杀,在五大哨口一次”杀害革命群众1000多人,在小井村红军医院集体枪杀红军重伤员130多人。有的不给国民党军队提供红军的去向和共产党员的名单全家被杀绝的不计其数。共产党员朱子和被抓捕后,因不交出共产党名单,被打的遍体鳞伤,又遭挖耳,跪火砖,敌人暴跳地骂“你是哑巴,是木头”,朱子和大声说“我是铁,我是钢,我是共产党员”,凶残的敌人将他舌头割去。烈士陵园后面山顶上是井岗山烈士纪念碑,碑高27米,寓意27年创造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碑的上端用金属做成的形态各异的圆柱,闪闪发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纪念碑底座上的三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特别是右边的浴血罗宵,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副前赴后继,激战的画面,各个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是一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揽扶着受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瞪着眼睛,张着嘴,在召唤战友。同时他也是暗示来人,加入他们的队伍,完成他们未尽的伟业。
这时我注意到我们的同志默默不语,失去往日在单位的欢声笑语,他们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先烈的敬仰,同时也在自查自纠自己工作和言行。
我驻足山顶,背负青天,环视四野。当年参加过井岗山斗争的红军老战士,大多已经作古,少数健在的,也已年逾古稀。他们的战斗经历,无论是领袖的文韬武略,英雄的赤胆忠诚,还是志士的坚贞不谕,仁人的满腔碧血,不仅普写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赞歌,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精神瑰宝,我们充满了对这块红土地的敬仰,并期望这块红土地孕育的精神瑰宝??井岗山精神发扬光大。
几年前曾说日本一公司派出十几名青年员工,专程到我国古田取经。在中国负责人问其为何而来,他们诚挚地鞠躬后回答。要学习中国红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创业精神。上海一家合资企业,请来一位美国专家讲课,这位专家登上讲台,就在投影仪上画了弯弯曲曲的四条红线,向听课者询问这是什么,有的回答是生产流程工艺线,有的回答是质量标准线、生产报表……等等各说不一,但都被否定,专家说:这四条曲线是当年红军长征路线??这是世界奇迹!接着他又画了一个小红圈,圈外又画了一个大白圈,旁边又画了一个蓝图,并解释说:红圈是中国共产党,白圈是国民党,蓝圈是美国。中国共产党力量薄弱,被国民党包围,又有美国的支持,但共产党还是取得了胜利。当时红军生活异常艰苦,没人发津贴,终于打败了强大的对手,靠什么?靠的是信仰、精神,一番话直说得听者目瞪口呆。
由此可见,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中国老一辈共产党人身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已在被外国人吸取效法,我们应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院领导组织我们这次实地考察学习,不正是为提高我们政治素质的一次充电吗?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