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审判流程管理考察收获交流

  发布时间:2007-09-04 08:44:31


    根据院党组指示,立案庭及行政处通信技术科一行五人先后到上海一中院,广州中院、南宁中院就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进行考察,三地中院均实行流程管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大限度杜绝超审限案件、积案的产生,提高了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各类案件审理进程均在掌握之中,便于各类统计,便于当事人了解自己案件的进度。三地中院的流程管理有如下特点:

    一、领导重视,干警观念与时俱进

    三地中院的领导重视,如上海一中院除了立案庭主抓流程管理外,还成立了审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院的各类案件纳入管理;如南宁中院的立案庭长多次强调流程管理系“一把手”工程,涉及各业务庭,各合议庭,是系统工程,“一把手”需大力支持。另外,三地中院大部分干警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公正意识,审限意识,能迅速适应新形势,接受新事物,都能及时准确的完成信息录入,法官们的思想能与时俱进。

    二、软件技术先进

    1、便于操作。软件设计大部分都是“点击”即可的操作方式来完成,只要耐心的操作一遍,基本上都掌握操作技术,无需专门的培训,极大地方便了新老同志的实际操作。

    2、自动生成各种文书。

    司法程序中的法律文书,一经立案庭录入相关信息或与基层法院联网后,全部自动生成不必手工填写,只要点击打印即可,如起诉书副本,送达回证,开庭通知、缴费通知以及相应的裁判文书样式录入内容可直接打印。大大减少了手写的工作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3、管理软件能相互兼容,并不断更新。

    三地法院管理软件技术先进,各类软件能够相互兼容,程序不断更新。

    首先,上海一中院、软件公司有专门的技术人员长驻法院解决流程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不断更新设计以满足流程管理需要。

    其次,上海一中院、广州中院、南宁中院系统软件都具开放性,可与其它软件对接。如与基层院对接后,可实现二审案件信息资源共享,如与滚动屏软件对接,排期信息即可实现滚动显示。

    4、系统软件流程管理全面。

    从立案,排期、审限监控到打印、归档各个节点,系统均支持。例如上海一中院审判人员只需将打印指令发至文印室,文印工作人员可按指令打印,之后可归档,并建有电子档案数据库。

    三、各庭分工又协作,相互监督,互相制衡。

    流程管理的核心在于立案庭对各类案件进行信息录入(或来自于基层院的信息共享),案件程序性送达、排期、审限警示,审限督办。各业务庭针对立案庭对案件的排期进行开庭,并在一定审限内进行评议,制作裁判文书。三地中院均做到这一点,即立案庭对各类案件信息整理,文书送达,排期,审限监控。

当然,立案庭与各业务庭在流程上也存在矛盾与问题。

    首先就是送达问题,无论上海一中院还是南宁中院,均做不到100%的有效送达,那么,在立案排期上就受限,就需要各业务庭在立案庭穷尽送达手段的基础上弥补不能有效送达的问题(如在业务庭采用公告送达);同时在业务庭不能按期开庭等问题出现时,业务庭与立案庭结合安排重新排期,就是相互协作。

    其次,排期问题。立案庭对各类案件的排期,也不必然使各业务庭100%的案件在立案庭排期前提下开庭,也有部分案件由于鉴定等特殊原因重新排期,这就要求各业务庭将此类情况整理并经主管领导同意重新排期的案件反馈于立案庭会商二次排期。

    第三,关于审限警示与督办问题。

    审限问题是流程管理重点,实行流程管理,有效地遏制了久拖不判、久调不结案件的发生,但也不必然是100%案件都在审限内结案,有些大要案需要延长审限,有些案件需请示汇报,有些案件需鉴定等。这些案件只需各业务庭将延长审限报告经主管院长审批后交由立案庭可不在警示或督办之列。这是相互制约和监督。

    四、以流程管理为主线,相关制度来保障。

    三地中院在流程管理中均有相关配套制度相支撑。如上海一中院,在制定《排期工作规则》基础之上,制订了《庭前准备规则》、《案件审限管理的暂行规定》、《大案要案管理暂行规定》、《繁简分流工作规则》等一系列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上海一中院首先将案件繁简分流,认为需要排期的才进一步排期,在排期中进行庭前准备,送达等(送达采取有偿聘用下岗职工送达等措施保证有效送达)。在此基础上进行审限通报,有效排期通报。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目标管理考核将直接影响法官晋职晋级及法官奖励基金的领取。

    综上,一系列制度确保案件审理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当繁则繁,当简则简,使案件在有效送达,有效排期(可以二次排期)基础上高效、高质审结。

    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确保流程管理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协调运行。在此基础上 ,把各个节点情况进行通报,如立案情况、庭前准备情况,排期情况、开庭情况(按期开庭率)、评议情况、结案情况、案件信息输入和审限报批情况、申诉情况、归档情况、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审价、鉴定、拍卖等情况。上诉案件移送工作情况,全在软件上完成统计进行通报,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也使全院案件安定有序地运行。

    五、聘用书记员等辅助性工作人员,保证流程管理运行。

    流程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是信息流,而信息作为载体的进入电脑,必须有速录员、书记员等辅助性工作人员。上海一中院、南宁中院、广西中院为解决此类问题,均有书记官处或有大量的立案、流程管理的辅助性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由院里统一聘用,不占法院编制;而且这些人员占法院聘用人员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如各类案件的信息录入 、送达、诉讼文书打印、整理等。如上海一中院各类案件几万起案件,南宁中院上万起案件的信息录入、诉讼文书的整理、以及送达(上海一中院还雇用下岗职工采有效送达有偿制)、分类整理等大量的具体工作均有辅助性工作人员完成,大大缓解了法官工作的压力,提高了案件审理的效率。实现了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中心的审判管理模式。

    六、流程管理的范围不尽相同。

    1、关于随机分案

    三地中院在流程管理中无论是否随机分案都采取大民事,即除涉外知产等专业合议庭、少年刑事审判庭外,民事庭、刑事庭全部随机审理各类案件。在流程管理中是否随机分案有所不同,上海一中院没有随机分案,其中原因有三,其一是要进行案件的繁简分流,尤其二审案件当简则简,当繁则繁,其二是避免多结案的计算机多分案,收结案不均衡。其三,相信自己的法官无论谁办,都会在法律程序内审理。

    南宁中院与广州中院采取机分为主,人分为辅的方式,所有案件进入程序后由计算机随机分案直接分至承办人,并且不能随意更换主审人,特殊情况如回避等因素再由该业务庭分管领导同意后并报立案庭。

    2、关于案件流程管理的范围。

    上海一中院,减刑、假释、破字号、核字号、他字号、确字号案件在立案庭排期,并制定《庭前准备规则》确保证据交换、诉讼保全、证据保全等程序性工作配合流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南宁中院将各类案件、民商事一、二审、行政一、二审;刑事一、二审;申诉再审、执行、委托中介机构、赔偿确认、减刑假释全纳入流程管理,重大疑难案件采取会协制度,来弥补流程管理的机械。

    广州中院将民商事一、二审、行政一、二审;刑事一、二审;申诉再审、执行纳入了流程管理。

    七、三地中院流程管理运行情况良好。

    实践证明审判流程管理具有强大生命力。现今,三地中院都在加强流程管理,以上海一中院为例,在努力实现全市辖区网络对接,资源共享,同时由软件开发公司长期维护公司软件,保证流程管理实行。以广州中院为例,正在完善审限跟踪制度。以南宁中院为例,复杂的民商事一审案件的庭前准备中的诉讼保全、证据交换,送达等工作又明确一名立案庭副职主抓。

    另外全国各地到上海一中院学习,南宁中院连续三年被广西高院荣记三等功,评为优秀法院。可见均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可见,任何制度的落实都需要过程,需要院党组的大力支持,需要全院干警的理解支持。否则很难取得较好成效。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