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民法院既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司法和谐观,切实增强司法和谐能力,积极营造和谐的诉讼秩序、和谐的司法环境,致力于和谐的司法效果,才能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裁判文书是司法文明和司法公正的载体,也是法院和法官形象与素质的集中体现。一份好的裁判文书不仅可以使当事人息诉服判,而且可以起到宣传法律、倡导正义,体现公正,信仰法治的巨大导向作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从加强裁判文书管理入手,努力提高法官裁判文书撰写能力,提高法律文书质量,增强判决的说理性,使胜败双方胜得清楚、败的明白,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他们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参考。希望各级法院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通过不间断的检查、不间断的发现问题、不间断的处理问题、不间断的警示和教育,促使每一名法官增强责任意识,逐步养成认真、细致、耐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裁判文书的逻辑性、说理性,激励广大法官不断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和写作知识,使综合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5月31日,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董亚玲办公室,被上诉人郑州市中原区某厂职工井爱林看完郑州中级人民法院发给他的民事判决书后,满面愁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看到判决结果,细读了判决书后,虽然自己的要求没有完全实现,但法院的判决有理有据,一目了然,我服判息诉。” 井爱林的感受几乎是到郑州法院打官司当事人的共同感受,这也是郑州中院推行裁判文书管理规范化显现出的和谐魅力。
长期以来,裁判文书版式体制混乱,辨法析理不够,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不仅使当事人缠诉缠访,造成案结事不了,而且影响了裁判文书的严肃性和法律的权威,从去年开始,郑州法院结合开展的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积极探索裁判文书立体化管理模式,对两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实行统一制作标准,定期评查通报,强化质量监督,纳入年终整体工作考核,建立健全了裁判文书管理长效机制,使该院裁判文书严谨规范,通俗明白,促成了当事人胜败皆明,息诉服判,在实现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以来,该市法院涉诉信访案件同比下降了50%,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河南省政法委、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分别推广和转发了他们裁判文书规范化管理的经验。郑州中院的做法概括起来有六项。
成立专门机构,实行集中管理。郑州中院在研究室设立了裁判文书管理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市法院裁判文书评查评比、监督指导等各项管理工作;各基层法院均成立了相应管理机构,各业务庭也指定专人负责,形成了裁判文书立体化管理网络。裁判文书管理机构负责收集保管本单位所有的裁判文书,进行月、季、年抽查评查,定期向本院领导和审判委员会报告评查情况,向承办法官反馈评查结果。市中院管理机构对全市法院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汇总、通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向政治部提供评查考核依据,实现了对全市法院裁判文书的有效管理。
规范版式体例,统一制作标准。针对裁判文书版式体例不统一、说理不充分、逻辑性不强等问题,郑州中院按照最高法院要求,参照国家公文制作标准,制定了《裁判文书管理和制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统一了全市法院裁判文书制作标准。在规范制作版式上,对裁判文书的字体、字号、计量单位用法、标点符号用法,以及排版的行数、字数、页码大小等内容做了统一规定,并明确要求,向当事人送达的裁判文书不得出现手写改动,不得加盖校对章或私人印章;在制作体例上,对裁判文书的首部、事实部分、说理部分、主文部分及引用法律条文的写作均作出具体要求。特别强调,叙述事实要全面反映各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各自的理由,并写明支持其主张的证据,引用法律条文要做到准确、完整、具体;在文书说理上,要求裁判说理要有针对性、逻辑性,特别应对有争议证据的审查结论、采信理由作出说明。在刑事案件裁判文书中全面实行了量刑理由展示制度,在充分论述定罪理由的同时,必须单独阐明量刑的具体理由。
严格审查把关,强化事前监督。郑州中院把实行承办法官裁判文书把关首任制作为重点,确定承办法官为裁判文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明确规定裁判文书出现差错,根据情节分别对承办法官给予通报批评、扣发奖金、取消评先资格直至调离审判岗位;建立裁判文书会签制度,强化了合议庭成员的审查责任和审判长、庭长的审核把关责任;在此基础上,严格用印审查。市中院统一印制了《裁判文书用印审查表》,安排专人负责用印审查,对未经主管庭长签署审核意见、不符合裁判文书制作基本要求的,不予加盖院印。该制度实行以来,全市法院共有260余份裁判文书因不符合用印要求被退回。
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奖惩制度。郑州中院在自查、互查的基础上,每季度组织业务骨干到各单位检查文书管理情况,并随机抽取裁判文书,按照量化标准进行评判打分。通过检查评查,全面了解全市法院裁判文书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去年以来,市中院按照文书性质分类,采取随机抽查共评查,全市法院裁判文书5000余份,定期通报裁判文书评查情况,推广裁判文书管理中的好经验,指出差错裁判文书的所在单位及具体差错内容。各单位及时向有关承办人员进行反馈,责令限期改正,并组织干警集中讲评,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共通报差错裁判文书278份,两个基层法院因管理不严、文书质量不高受到了通报批评。为严格落实奖惩,全市法院将裁判文书管理和评查情况纳入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和法官业绩档案,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去年以来,因裁判文书出现差错,全市法院1人受到行政处分,1人被调离审判岗位,12人被通报批评,46人被扣发奖金;在评查的基础上,全市法院每年开展一次优秀裁判文书评比活动,邀请法学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知名律师,评选出年度精品文书和优秀文书制作能手,对获奖人员给予重奖,激励广大法官不断提高裁判文书制作水平。近两年,全市法院共126人在裁判文书评比中获奖。
实行文书公示,促进审判公开。全市法院普遍设置了裁判文书公示栏,张贴裁判文书,展示审判工作水平,接受群众监督;在《郑州法院网》上开辟了“司法文书”专栏,刊登两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加强法制宣传,两年来,共发布裁判文书1600余份;为实行公开查询,全市法院对法律允许公开的裁判文书分类、分年、分月装订成册,所有公民凭有效证件均可查询,进一步落实了审判公开。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制作水平。近两年,郑州中院先后邀请周道鸾、赵秉志、郑成良等知名专家学者,就裁判文书改革方向、制作技巧和修辞方法进行专题培训,并将授课内容整理成册,下发全市法院学习;在加强业务指导上,院长、庭长定期深入基层进行指导,现场解答法官在文书制作中遇到的问题。每年召开两次裁判文书工作专题会议,总结裁判文书管理、制作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全市法院文书管理水平。专门印制裁判文书统一版式,人手一册,供法官参照执行;同时还开展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召开裁判文书经验交流会、选拔优秀裁判文书制作能手到基层法院巡回演讲等措施,交流制作经验,传授写作技巧,提高广大法官裁判文书制作水平。
裁判文书管理工作的加强,使郑州法院的裁判文书版式体例实现了统一,外观面貌整齐划一,说理性明显增强,差错基本得到杜绝。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先后有26篇裁判文书在省级以上裁判文书评比中获奖。裁判文书质量的提高,有力推进了案例研究工作的开展,全市法院84篇案例被《人民法院公报》、《人民法院案例选》等国家级案例研究刊物采用。
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长水看了郑州中院的一份判决书后,做出这样的评价:“判决书整篇行文流畅,语言准确,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论证充分,理论精巧,可谓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判决书的社会功效也就自然彰显,止诉息讼,心安服判,从而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