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法院的最基本职能。评价一个法院审判工作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看审理了多少案件,更要看是否真正化解了矛盾纠纷,是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全市法院要确立以“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为目的的办案标准,把每一件纠纷的调处,都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次具体实践。
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影响社会和谐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民内部矛盾。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大量的矛盾纠纷以民事案件的形式进入法院,民事诉讼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诉求表达最为主要的方式,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类案件中,绝大部分是民事商事案件。能否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关系到人民法院的形象。1月5日,最高法院召开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罗干同志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民事审判制度,并深刻指出民事审判工作是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调节经济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重视。1月23日,省法院召开第七次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全市法院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民事审判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民事审判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以公正赢得权威,以高效体现公正,以权威保障公正,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一会儿,付和平副院长将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法院民事审判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杨士海副院长将对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司法调解工作。近几年来,全市法院不断加强调解工作,法官的调解意识不断增强,调解结案率不断提高,及时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近日,最高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法院深刻认识诉讼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把“案结事了”作为审判工作追求的目标,大力推进诉讼调解工作。全市法院要认真学习贯彻最高法院《意见》,进一步深化对司法调解的认识,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这一民事审判工作指导方针,尽可能把调解作为首选结案方式,加大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比重,更好地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一些社会影响较大、对立情绪较强、涉及面较广的民事案件要尽最大可能在调解方面多做工作,争取用和解的方式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要将调解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不仅要继续加大庭前调解和诉讼过程中的调解力度,必要时也可以在裁判文书虽已签发但仍未送达生效前进一步征询当事人的调解意愿。要按照即将施行的新的诉讼收费办法,对调解结案的减半收取诉讼费用,促使当事人把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要不断拓宽调解的适用范围,在加强民商事调解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行政诉讼特点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尝试调解解决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的新模式,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力度,推行执行中的和解等等,把调解运用于人民法院各项审判和执行工作之中。要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要妥善审理行政和国家赔偿案件。充分发挥行政诉讼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受理行政案件,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定的诉讼程序表达诉求,防止矛盾激化;依法审理群体性行政案件,妥善协调好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对受到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违法侵害的公民给予救济和补偿,监督和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要坚持司法和谐,积极创建和谐的诉讼秩序。全市法院要按照方便群众诉讼、方便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努力创建和谐的诉讼秩序,着力维护和谐的司法环境。要积极创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与法院之间的和谐关系,切实采取各项措施,推动形成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与法院之间和谐的诉讼氛围。要研究倡导当事人之间的诚信诉讼与文明诉讼,使诉讼及时顺利完成成为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共同责任。要注意协调人民法院内部各相互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既制约又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注意两级法院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避免互相推诿或矛盾上交,切实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要努力实现人民法院与权力监督机关和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渠道之间的关系协调,在尽可能审判透明和依法接受监督的基础上,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
责编/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