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高新区法院强攻执行树法威

  发布时间:2006-12-07 14:25:34


    河南省郑州高新区法院在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创新执行方法,穷尽执行手段,讲究执行艺术,多策并举,多措并施,多管齐下,不断攻克“骨头案”等疑难执行积案。截止12月6日,该院执行积案的执结率已经超过到90%,此前该院以全省第三、全市第一的实际执结率,被授予全省清理执行积案工作先进。

                                  领导办案带执行

     自今年2月底以来,郑州高新区法院认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该院建立重大疑难案件一把手督办制度和主管院长负责制度。针对个别拖延时间较长、双方矛盾较大、上级有关部门督办,且在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由院长郑水泉亲自挂牌督办,部分疑难、复杂、容易引发群体上访的案件由主管执行工作的常务副院长陈安利直接包案负责办理。

    院领导亲自参与指挥、协调,多次就个案听取汇报,制定执行方案,院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参与办案,极大调动了干警们完成清理积案任务的积极性,该院干警加班加点,齐心协力,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热潮,啃下了一批“骨头案”。

                                建章立制促执行

    一是建立执行保障机制。郑州高新区法院高度重视执行队伍建设和执行“硬件”的完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法院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配齐配强执行力量,人员由3人充实到13人,审判员由1人增加到5人,本科学历以上人员达70%,执行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升。专门公开向社会招聘11名法警,并到武警部队进行封闭训练,配合强制执行工作。车辆由1辆增加到5辆,确保平时出得去,关键时候上得去。还专门购置了照像机、摄像机、电脑、打印机等必要设备,确保执行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二是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穷尽执行法律手段,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和罚款、拘留等强制手段并用,硬起手腕整治长期赖帐的老赖,集中执行风暴期间,采取财产保全措施1000多次,15名被执行人及相关人员被罚款,22名“老赖”被司法拘留,1人被刑事拘留。

    三是建立被执行人财产的集中查询制度。 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集中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房产、车辆活动,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

    四是建立司法救助基金制度。执行实践中,部分涉农案件由于当事人经济困难、双方积怨较深或案情特殊,案件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新的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该切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建设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尝试建立司法救助基金制度,积极探索司法救助工作新路,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迎难而上战执行

    在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执行干警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力克难案,强攻执行,用自己的汗水实践着司法“公正与高效”的主题。4月27日上午,郑州高新区法院强制执结了一起积怨长达近20年之久的宅基地纠纷案。

    被执行人孙某与申请执行人张某是前后院邻居,由于孙某家出入通行的南路在张某家范围内,孙某一家强行侵占了张某家宅基地并建了大门和厕所,由此两家闹了不少的矛盾。后张某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拆除侵权设施。判决生效后,孙某未履行义务。

    进入执行程序后,孙某一家拒不配合执行,法院决定强制执行。4月27日上午,高新区法院执行人员赶到执行现场。然而被执行人孙某却躲了出去。强制拆除开始前,执行局副局长李文涛向群众宣布了法院开展此次行动的法律根据。

    经过仔细丈量确定了拆除范围,工人很快完成了对大门、1.6米围墙等的拆除。申请执行人张某表示,他相信依靠法律能够解决纠纷,现在两家争了近20年的这片地终于回归了,这都是法院公正执法的结果。

                                   农民写诗赞执行

   “谁有不平事,诉与好法官。执行扬利剑,拨云得见天。”这首诗是52岁的农民胡某写给郑州高新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6月14日,除了这首诗,胡某还送来了一面锦旗,以表达他对该院司法为民、公正执行的感谢。

    2004年6月,鹿邑的胡某与郑州的焦某口头订立了一份复合肥买卖合同,并向焦某交付了预付款2.568万。履约期满,焦某未发货,经胡某多次催要,焦某均不能按时供货。胡某要求解除合同、归还货款。2004年7月5日,焦某在返还货款3000元后,剩余货款一直拒付。胡某起诉到法院。判决生效后,焦某仍未履行。

    在执行过程中,承办法官了解到,申请人胡某系外地的农民,由于是家庭是小本经营,自打欠债以后,家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儿子急着成家,家里为这笔钱,没少闹矛盾。

    执行法官立即向焦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同时根据胡某提供的帐号进行查询,没有发现存款,焦某也已离开原公司。承办法官多次做其家人工作,焦某才到庭,要求与申请人协商,二人达成了和解协议。

    协议约定的分批还款到期后,焦某却仍未履行。承办法官再次对胡某的银行帐户进行了查询,发现在农行一个帐号有存款9000余元。考虑到执行效果,如果对焦某的9000余元直接划拨,仍不足以清偿本案债务。6月12日,执行法官不动声色,再次传焦某到庭,要求焦某主动履行义务。焦某却称目前只有500元,再也没有其他财产,并拿出钱包翻给法官看。钱包中除了法官已了解的农行卡外,还有一张交行卡,承办法官要求当场暂扣。焦某听后态度立马转变,主动要求与申请人联系一次性还款2.15万元,双方债务全部结清。

                                  人性执法巧执行  

    郑州高新区法院强制执行中,实行人性执法,破例给被执行人退回了已搜查出的5000元钱,受到了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一致好评。

    在执行郑州某玻璃公司与农民刘某一案中,郑州高新区法院在刘某的家中搜查出3张存款折,共有存款5000元。当法官刚将搜查出的5000元钱交给申请执行人玻璃公司时,刘某突然痛哭流涕地说,这5000元是他几个月来千辛万苦给女儿上大学借来的,如果还了玻璃公司,就等于扼杀了女儿的学业。考虑到本案的实际情况,法官们从人道主义出发,在强制执行中尽量实行人性化执法,体现人文关怀,将实际问题向申请执行人详细作了沟通,与他们协商解决事宜。在高新区法院耐心工作下,玻璃公司主动将那5000元退回了刘某手中。

    责编/小徐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