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走进新密市人民法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迎风飘扬的国旗和庄严的国徽,细心的人会发现,“新密市人民法院”的“人”字与国旗、国徽是在一条轴线上的。在法院办公楼的两侧是东西两个审判区,审判区的墙面全部是玻璃制品,给人一种透明的感觉。
其实,这是新密市人民法院精心设计而成的。院长杨相峰解释说:“站在‘人’字跟前,看着正前方的国旗和国徽,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使命感。这意味着,我们的法院是人民的法院,要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玻璃墙面意味着审判的公开、透明。但这只是一些外观表象,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种理念体现到工作中去,让人民群众满意。”
10月16日,记者在新密市采访时获悉,在新密市委政法委近日组织的一次评议中,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88.7%。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基层法院的司法为民实践篇章,逐步呈现在记者面前。
申请人可挑选执行员
病人到医院就诊,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挑选医生,如今,这一做法也被新密市人民法院借鉴到了执行工作中。在立案大厅里,有全体执行人员的照片、姓名、简介,申请人在申请法院立案执行时,可以挑选自己信得过的执行人员。如果申请人挑“错”了执行人员,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换人,让执行员“下课”。法院明确承诺,从立案之日起3个月不能执结的案件,申请人可书面提出调换执行员的申请。
执行三庭庭长卢俊杰就是颇受申请人青睐的执行员,自新密市人民法院今年3月实行“选员执行”制度以来,他第一个月就接案87件,当月案件执结率达到80%。
一提起卢俊杰,新密市来集镇的陈某就激动地说:“他工作非常认真,执行效果好。我打心眼里感谢法院和他。”因借贷纠纷,陈某把村委会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村委会偿还陈某本息共计15万余元。拿到判决书后,陈某犯了愁,虽然赢了官司,但执行村委会的难度很大。陈某开始四处打听法院执行人员的人品和工作情况,在办理立案手续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卢俊杰。
进入执行程序后,卢俊杰一趟趟地往村委会跑,但村委会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卢俊杰把执行情况告知了陈某,并嘱咐她说:“你也要注意村委会的财产情况,一有情况,你立即给我打电话,不管多晚,我都会赶到现场的。”在一次与他人的言谈中,陈某得知,村委会有20万元的债权,她立即向卢俊杰进行反馈。卢俊杰迅速找到债务人,要求他协助法院执行。经努力,卢俊杰仅用3天就把此案执结。
看着一个个案件执行完毕,卢俊杰比什么都高兴,他说:“‘选员执行’使我赶到压力倍增,这主要是来自当事人对法院和我本人的信任,我生怕辜负了这种信任。所以,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做不好工作。”
与卢俊杰相比,有的执行员却“门庭冷落”。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局面,这些执行员争相清理手头的执行积案。一名执行员说:“如果我不把手头的积案执行了,当事人就不会满意,我也就不会在当事人中有好的威信,这样下去,就不会有人慕名挑选我当案件执行人。执行工作做不好,就意味着要被淘汰。”
“委屈”人有了说话之处
总有一些人不理解法院的判决或执行,为此,他们常常感到委屈。为了让他们尽情释放心中的“委屈”,新密市人民法院专门成立了信访科,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地点,组建了专门的班子。信访接待人员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如果信访事由不能成立,就耐心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如果信访反映的问题属实,信访科长就可利用审委会委员的身份,要求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彻底解决信访人的问题。
信访、导诉、立案、复查、定性“五位一体”的信访机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院长杨相峰说:“涉诉信访无小事。我们注重思想劝导,用真情打动信访人,用实际行动感化不服者。为此,我们改变接待方式和审查方式,加强来信来访的分析、回复、摘报、交办、查办,将复查作为息诉过程。采取措施区别对待,对属于法院工作失误引起涉法上访的迅速复查,尽快启动再审程序;对不符合进入再审条件但当事人确有困难的,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属于当事人认识偏差反复缠讼的,定人定责耐心疏导;属于无理信访的,建立无理上访户的专门档案;对于采取非法暴力行为的,坚决依法予以制裁。真正落实‘以民为本,依法维权’的思路。”
因交通事故赔偿,李某与王某打起了官司。李某虽然赢了官司,但家境贫困的王某无赔偿能力,案件执行一度搁浅,李某认为法院执行不力,多次要求法院予以解决。院长杨相峰带领干警亲自登门走访,与李某谈心,当干警们看到李某家的困境后,纷纷解囊相助。李某一家感动得热泪盈眶,“俺感到心里委屈,总想说说自己的理。王某家里确实困难,但这事总该解决吧?你们放心,我不再去法院闹了,我在家里等着你们的消息……”
“速裁庭”了却烦恼心事
“真没想到法院办案效率这么高,当天就为我们结了案。法院快刀斩乱麻,我的烦恼心事也了了。”李某、陈某近日从法官手上接过调解书时,对新密市人民法院速裁庭的办事效率称赞不已。李某与陈某是朋友,因借款一事发生纠纷,李某持借条把陈某告上了法庭,陈某对借款之事不持异议,但认为李某故意为难他,向他索要利息。双方来到法院,要求法院进行裁判。立案之后,法官于连伍即主持双方进行调解,当天便向两位当事人发放了调解书,实现了当日立案、当日办结。
这是新密市人民法院“速裁庭”的一个缩影。在基层法院的一审民事案件中,案情简单的民事案件占70%以上。按普通程序规定,一起普通的简单民事案件,如果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从立案到审结,也至少要一个月。为使当事人免受诉累,该院推出了以“便民利民、即收即裁、公正高效”为宗旨的“速裁庭”,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责任明确的民事纠纷,如家庭婚姻、债务纠纷等案件,进行快速裁决。进入速裁程序后,当事人认为说不清楚问题或认为法官没查清事实的,可中途反悔,申请转入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审理。如果立案后不能向被告方及时送达应诉文书,或速裁法官初审认为案情重大、争议较大的,也可另转程序审理。
为尽可能给当事人提供方便,新密市人民法院还规定,当事人可与法官约定审理的时间、地点。
院领导有了双“千里眼”
10月16日15时50分,新密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正在公开开庭审理一起财物返还纠纷案。法庭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坐在办公室的院长杨相峰通过电脑屏幕看得一清二楚。其实,不仅杨相峰能看到,其他院领导也能看到,不到庭审现场也能旁听,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已成为现实。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成果,使新密市人民法院插上了科技强院的翅膀,给院领导们造就了一双洞察全院工作情况的“千里眼”。
“我们院领导如果去庭审现场旁听,往往会给审判人员一种心理压力。通过视频网络进行‘旁听’,效果会更好,也更容易发现问题。”院长杨相峰说,“这也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让审判人员时时刻刻注意维护人民法官的形象,因为背后总有那么多的眼睛在盯着自己。”
在新密市人民法院党组看来,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增进资源共享,提高法院信息传递速度,方便群众诉讼,而且还为改革法院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规范化管理有了标准
“关心是一种爱护,严格要求也同样是一种爱护。”新密市人民法院近日整理编印的《法院管理规范》,共有102个具体制度,使干警们头上的“紧箍咒”多了起来。
这本《法院管理规范》涵盖了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上面标得清清楚楚。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道民阅后,写下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这句话。
院长杨相峰说:“严格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大量的事实证明,哪一个单位要求严了,管理到位了,哪个单位就不容易出问题;哪个单位管理松懈,制度落实不到位,哪个单位就容易发生违法违纪现象。无数沉痛的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疏于管理就是失职,有责不尽就是渎职。”院长杨相峰还说,“我认为,作为一名法官,在审理每一起案件时,都要处以公心,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受利益驱使。要不受干扰、公正办案,敢于和善于主持公道,秉公执法,不能以权谋私、徇私枉法、营私舞弊。耐得住艰苦,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用作为换地位,就可以成长为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人民法官。这就是我们在司法为民实践中想达到的一种境界。”
责编/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