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纪惠生 平凡岗位尽职守

  发布时间:2006-09-02 09:47:58



    他,岁数不大,今年才34岁,但早生的华发,却昭示了他的操劳过度;他,性格豪爽,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却促使他不放过工作中的蛛丝马迹;他,不是一线审判人员,但审判人员却对他跷起大拇指。

    他,就是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纪惠生。

    8月29日,记者在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采访时,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有四个字:真、诚、平、淡,即“认真工作,诚恳待人,公平处事,淡泊名利”。副院长刘锋说:“纪惠生同志虽然年轻,但几乎把法院的工作岗位干了一遍,他干一行爱一行,都干得非常出色。”

    翻开纪惠生的履历表,正如刘锋所说,他1990年从学校毕业后就走进了法院的大门,先在办公室、政工科当过干事,然后做书记员、法官,再做法警队副队长。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忘我工作、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2003年,他担起了办公室主任的重任。

    在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办公室工作,纪惠生却干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他的同事们说:“从他的身上,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在平凡岗位上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的真正含义。”

                                   在枯燥无味中寻找收获

    纪惠生上任之初,院长意味深长地给他说:“法院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承担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管理全局、做好服务的工作任务。你们人手少,业务量大,哪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直接影响法院的整体工作。”纪惠生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两句话,以表达自己的理解,一句话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另一句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办公室是法院印章的管理和使用部门,在用印方面,办公室对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纪惠生对自己的要求是:加强对印章的使用管理,严格用印制度,保证印章的使用不出现差错。为服务审判,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八小时以外,只要一线的审判人员因工作需要用印,纪惠生都能做到及时为审判人员加盖印章,以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后勤保障方面,为使审判人员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纪惠生及时为他们发放办公用品,对办公楼的各种设施定期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去年,郑州市遭遇了几场暴风雨,中原区人民法院的电路受到了严重损坏。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为了能使干警们有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纪惠生亲自带领维修工从上午11时连续抢修三个多小时,连午饭都没有顾得上吃,终于在下午上班时排除了故障,保障了整个办公楼的用电,使原计划在当天下午开庭的案件如期审理。

    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既需要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素质,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经济专业知识。为尽快进入角色,纪惠生抢抓工作之余和节假日的闲散时间,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几年来,他系统地学习了《会计法》及其他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法规;同时,虚心向专业人士求教。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财务工作人员一起,结合法院的实际,制定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编制了较为详细、周密和科学的预算方案,做到收支有计划,在费用开支上坚持按制度办事,认真做好日常开支的审核、报销、记账、月报、季报、年报等工作。近几年来,全院经费开支、报销、工资发放无一差错。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这是纪惠生经常说的一句话。节约开支是确保全院办公经费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纪惠生顶着巨大的压力,先后在车辆管理、水电管理等方面狠做节约文章,使法院在办公车辆不断增加和车用燃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费用与以往相比一直呈持平状态。在水电管理方面,他和同事们一有空就在办公楼里挨个检查水龙头关严了没有,有没有屋里开着空调不见人的现象。一旦发现干警有浪费现象,他除当面对其批评教育外,还有在全院予以通报批评。为了买到便宜的办公纸张和电脑耗材,他领着同事们至少要跑三家商店,比比哪一家的质量好、价格低。有些人劝他:“你这么认真干吗?浪费的又不是你家的?”他一听便火了:“公家的钱也是钱,绝不能浪费一分。”

    为了做好办公室的后勤服务工作,纪惠生时时操心、事事过问,总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会议接待等方面的工作也是井井有条。为了做好全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他根据院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立卷归档制度》等管理制度,所有卷宗无一差错。为了改善办公楼的卫生状况,他还起草制定了院内机关环境卫生评比实施办法等制度,并编制了卫生检查通报,受到了区领导的好评。

    今年以来,法院系统卷起了一场清理执行积案的“执行风暴”,干警们为了完成清理执行积案的工作目标,几乎每天都吃住在法院。由于法院没有餐厅,干警们经常用方便面充饥。纪惠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向院党组建议:尽快成立一个餐厅,让干警们随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在院党组的支持下,他用7天时间建起了餐厅。如今,不管干警们什么时候回到院里,总有可口的饭菜在等着他们。餐厅虽小,但卫生条件要做到一流。纪惠生要求餐厅做到窗明几净,工作区、用餐区分开,桌椅井然有序,库房及工作间各种生熟食品、原辅材料、刀具、厨具分类存放。为了让干警们经常换换口味,他要求厨师每周推出一个新菜。干警们高兴地说:“法院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在满腔热情中维护正义

    作为办公室主任,纪惠生免不了要经常和上访群众打交道。有些当事人情绪激烈,非要见院领导问个清楚,有时还骂骂咧咧的。面对当事人的刁难、漠视甚至谩骂,纪惠生发扬“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不气馁、不退缩,把来访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时时刻刻记在心、抓在手。为此,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接待群众来访态度要热心,倾听要耐心,记录要专心,看信要细心,解释要真心,答复要诚心。”只要群众来到他的办公室,他总是倒水、让座、听其倾诉,仔细阅读材料,认真做好记录。一次,一个当事人拿着判决书气哼哼地来到他的办公室,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他接过判决书,边问边看,一份6页的判决书,他一连看了三遍。这位老人激动地说:“你没把我往承办人那里推,就凭这我听你的。”纪惠生就是这样,用自己朴素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对群众高度负责的高尚情怀:决不推托、敷衍当事人。

    “群众找我们,是信任我们。不管他们有没有理,我们都要认真去听,耐心做工作。”上访户刘某是个倔脾气,在一起民事纠纷中,他输了官司。他认为法官向着另一方,就四处申诉。经上级法院终审,刘某还是输了官司。他还是不服,扬言要继续上访。一天,刘某来到纪惠生的办公室,要求见院长。纪惠生问明情况后,就与刘某拉起家常,向他讲解国家政策法规及有关法律规定,苦口婆心,耐心地做化解矛盾工作,引导刘某进行正常申诉。经过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说服教育,终于消除了刘某的怨气。最后,刘某心服口服地说:“我明白了,我自身证据不足,等有新的证据我再起诉。”

    纪惠生就是这样,有人说他真像官,碰到群众受委屈,拍案而起、伸张正义,敢负责;有人说他不像官,无论谁找上门,他都来者不拒,是一名普通的接访员;有人说他像一把伞,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为他们遮风挡雨、办实事;有人说他像一头牛,只讲奉献、不图名利。

                            在严于律己中当好“管家”

    纪惠生深知,群众对党的印象是从党员身上获得的,作为党员,应当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时时牢记党的宗旨,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他像从前一样,每天早来晚走,细小工作事事抢着干;他像从前一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主动热情待人,文明礼貌行政;他像从前一样,以热情周到的服务、细致入微的安排,赢得了来访客人及各级领导的称赞;他像从前一样,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虚心向老同志、年轻人请教,工作不虚假,不浮夸;他像从前一样,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纪惠生的信条,他不断勉励自己和同事们一定要做到:参谋服务的质量更高一点,办理公文的考虑更精细一点,协调关系的能力更强一点,与上下左右的联系更紧密一点。他注重围绕全局工作中心,力求做到决策参谋服务“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他注重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表率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办公室的服务水平大大增强,质量明显提高。大到安排一次会议、起草一个报告,小到接听一个电话、传递一个文件,都做到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快速高效。几年来,他没有借领导的名义为自己办过一件私事,没有打着办公室的旗号为自己谋取一点私利。他从节约一个信封、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不少人问纪惠生:“你这样拼命到底图个啥呀?”他总是一笑了之。是啊,到底图个啥呢?在采访中,记者记下了纪惠生说的这样一段话:“这份工作很辛苦、很繁杂,甚至在一些人看来很不起眼儿。法院的主要业务在审判岗位上,你一个办公室主任还不是在为审判工作服务?你干着有啥意思?我一听这话就感到心酸,因为其中的幸福也不是任何人都能体会到的。真的,时间长了,你会对法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感情。真的,有哪一天不摸摸墙,不拧拧水龙头,不看看地面上的卫生,我这心里都像缺了什么似的!就连当老师的妻子都经常跟我开玩笑说:我看哪,你对法院比对我和孩子还上心!对此,我不狡辩,因为,我知道,家人说的没错。可是,还有一点,家人并不十分清楚,那就是看着法院日新月异的变化,那种幸福感就是对我最好的奖赏,还有什么比这更高的荣誉呢!”

    责编/小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