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刘文辉:以柔克刚解纷争

  发布时间:2006-09-02 09:43:18



    脸上洋溢着质朴、谦和的微笑,身上穿着庄重的审判服,言语中有理有节又不失活泼。

  这是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审判员刘文辉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少当事人说:“与刘法官打交道,感到很亲切。”也有的当事人说:“与刘法官交谈,感到他说的句句在理。”

   今年31岁的刘文辉正是凭着高超的办案技巧和娴熟的法律知识,化解了一起起矛盾纠纷,做到了案结事了,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近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2004年连续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3年和2004年分别被郑州市委政法委授予“郑州市政法综治先进个人”和“郑州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2004年被共青团郑州市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2005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年纪轻轻的刘文辉何以取得如此成绩?8月22日,记者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访时,一直在努力寻找着这个答案。

                                          涉外案件无小事

    “在涉外案件审判中,不仅要确保案件的审判质量,还要处处维护中国法官的形象。涉外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不是小事。”在涉外案件审判中,刘文辉的感受颇深。他所在的合议庭是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设立的涉外案件合议庭,而涉外案件新类型较多,法律关系复杂,社会影响面大。如何审理好这些案件,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更事关到法院的对外形象。针对涉外案件的特殊性,他阅读了大量的涉外审判专业书籍,积极向专家和先进地区的法官学习,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大胆实践,以公开促公正并严把法律适用关,妥善解决涉外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确保了每一起涉外案件的审判质量。

    2004年7月,刘文辉在主审一德国公民诉河南省某房地产公司商品房购销合同纠纷一案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带领书记员牺牲午餐和午休时间,冒着高温前往房屋所在地进行现场勘察,最终使案件事实水落石出,依法判决被告退还德国公民的购房款及利息。判决下达后,被告方代理人心服口服地说:“我们虽然败诉了,但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结果。因为这个判决体现了公正。”原告说:“从这起案件中,我看到了中国法官的形象。”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刘文辉说:“这起案件的标的虽然不大,但事关德国公民在华合法利益的保护问题。法院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必须要体现出法律的公正性。”

    在审理英国某公司诉河南某公司劳务合同纠纷一案中,刘文辉发现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适用英国法律解决争议,但英国系普通法系国家,实行判例法制度,因此查明并确定本案所应适用的具体法律条文相当困难。他不畏困难,通过上网查询,向大学教授请教,收集了大量资料,在仍不能查找到相关法律条文的情况下,他认真做好英方当事人的工作,打消他们对中国法律的顾虑,促使双方协商同意适用中国法律解决此案纠纷,为保证案件的顺利审理和正确判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后,英方当事人通过律师对刘文辉说:“你在案件审理中所展示出来的中国法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法律素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审理澳大利亚公民史蒂那·龙先生诉开封某制革工业联合公司侵权纠纷一案中,由于事关外国公民在华合法利益的保护问题,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到我国法院的形象。为核对细节问题,他三次前往开封,到查封扣押现场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法院最终依法判决被告开封某制革工业联合公司赔偿史蒂那·龙先生90余万元。判决下达后,史蒂那·龙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亲自赶到法院向刘文辉当面致谢。

                                       审理案件有技巧

    “作为一名法官,在审理案件中,不能仅仅就案办案,还必须充分考虑办案的社会效果,讲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要想方设法稳定当事双方的情绪,使他们冷静下来,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刘文辉在办案中所追求的目标。为此,他坚持把诉讼调解当作化解矛盾、息诉止争、解决纠纷的技巧。

    在审理漯河某公司诉韩国某产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刘文辉发现被告在我国境内既无住所,也无财产,即使原告胜诉了也难以执行,无法有效保护原告的债权。他没有根据案件事实一判了之,而是积极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奉劝他们用诚信来解决纠纷。在他的努力下,原被告达成了和解协议,被告一次性将8万美元货款汇入原告账户,自动履行了债务,原告的债权得以有效的实现。原告代理人激动地对法院领导说:“法官办案讲技巧,得实惠的是我们。谢谢法院!谢谢法官!”

    在审理唐某等17位原告诉香港某公司及香港居民黄某涉外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刘文辉明显感觉到双方的对立情绪十分严重。法院通知黄某出庭应诉,而他对刘文辉说:“我到郑州开庭可以,但被原告扣留了怎么办?在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我拒绝亲自参加庭审,我可以委托他人来开庭。”在交谈中,刘文辉得知黄某正在新郑机场候机,此时已来不及办理委托手续和公证、认证手续。如果延期开庭,原告的对立情绪会更加严重,不利于案件的审理。在庭长的支持下,刘文辉冒雨赶到新郑机场,在机场对黄某进行了询问,核实了他的身份和委托手续,使案件如期开庭。在案件审理中,为核实双方多年来的账目,他又两次前往南阳市,一头钻进闷热的库房,逐一查看核实原始凭证,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案件的圆满审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刘文辉审理的香港某唱片公司诉河南省某通讯分公司及三门峡分公司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原告诉讼请求赔偿的金额达60余万元,双方在审理中都不肯放下架子,河南省某通讯分公司还提出了反诉,双方大有不打个输赢不罢休的势头。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属于新类型案件,涉及大量的网络技术知识,他接手案件后,首先上网查阅了大批资料,对双方的诉辩意见有了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多次调解,双方以7万元的金额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也撤回了反诉,案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自身素质要提高

   “法官的自身素质决定着审判质量。我认为,在自身素质方面,法官最重要的是具有过硬的业务功底和崇高的品格。”这是刘文辉在笔记本上写的一段话。

    刘文辉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1996年,怀着对法律的信仰,他毕业后走进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门。无论是担任书记员还是审判员,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书记员工作繁杂、琐碎,他一干就是5年。5年间,他从未流露过厌烦情绪,工作始终认真细致。担任审判员后,他更是忘我工作,把全部精力融入到审判事业的执著追求中去。不管工作再忙,他从未间断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型、专家型法官,利用点滴的时间阅读法学论著,参加专家的授课,尤其是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总是反复钻研、领悟,不断地充实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2002年以后,他开始负责审理涉外案件,涉外案件专业性强,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是中外关注的热点。他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很快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涉外审判领域里的专家型法官。他坚持在办案中学习,在学习中办案。他撰写的《证据交换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在审判实践中的正确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荣获河南省法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他撰写的《浅析委托理财合同保底条款的法律效力》被选送参加全国28个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交流会。他编写的两篇案例评析被编入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的《人民法院案例选》商事知识产权专辑。

   “法院判决书既能体现法官的办案水平,更能代表一个法院的形象。”刘文辉非常重视对裁判文书写作技巧的学习和研究,对自己所撰写的每一份法律文书都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不仅在文书的格式上严格要求,而且在文书内容上也精心组织,在遣词造句上注意使用法言法语,全面反映证据质证认证的过程,注重判决的说理,做到论理充分,以理服人,他所撰写的判决书经常长达几十页。不少当事人都说:“这样的判决书让我明白了输赢的原因。”2003年,他撰写的判决书在全省法院系统文书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他还制定了全庭通用的民事判决文书格式,用以规范和提高全庭的文书制作水平。

    面对形形色色思潮的影响和物欲的诱惑,他始终把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做人、做事、做法官的第一需要。2003年,他在审理一起涉外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依法在广州火车站扣留了韩国公司业务代表人的护照。这名韩国商人见状,当即表示要请他吃饭,交个朋友,被他严词拒绝。但韩国商人仍不甘心,又专门到机场将一个厚厚的信封塞到他手中,并希望能尽快解除对其护照的扣留。刘文辉严肃地说:“你的行为已触犯了中国的法律,妨碍了司法公正。”韩国商人一听慌了,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最后,此案经调解结案,韩国公司自动履行了债务,该业务代表专门打电话说:“我对中国法院和法官的办案效率和公正廉明表示敬意。”

                                  说起家人落了泪

    “案件多与人员少的矛盾短时间很难解决,作为一名法官,必须要有时间观念。”刘文辉坚持用“四快”来要求自己,即送达快、开庭快、合议快、判决快。案件一到,他就尽快安排时间进行送达和保全。开庭后,他及时组织合议庭进行合议,许多案件做到了当天开庭,当天送达法律文书,当天结案。他曾经一天开了5个庭。为了多办案、快办案,他注重利用每一分钟时间。每年扣除节假日,能够用于办案的工作日不到200天,他每年审结的案件将近百件,平均三四天就要审结一个案件,“8小时以内要效率,8小时以外挤时间”成为他的生活模式。去年国庆节期间,他既没有回老家看望父母,也未外出旅游,而是利用7天长假拟写了7起案件共计80余页的判决书。

   “我总感到对不起家人,所以,我一有空就陪陪孩子……”说起家人,刘文辉落泪了。

    刘文辉的儿子今年3岁,妻子是一名护士,经常要上夜班,但他从未因家庭事务而影响审判工作。2002年10月,在妻子生孩子的那一天,他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当天安排了两个案件开庭。在将妻子送到产房后,他毫不犹豫地返回单位登上了审判台,一丝不苟地进行庭审,下午7时庭审才结束。他匆匆赶到医院后,看到了早已呱呱坠地的儿子。有一次,儿子发高烧住院,又吐又泄,但由于他当天安排有案件开庭,且双方当事人都是外地当事人,一方还是香港当事人,他依然坚持正常开庭。庭审结束后,他到医院看熟睡的儿子时,禁不住把脸贴在了儿子的脸上,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责编/小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