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李俊显:开源节流的理财人

  发布时间:2006-07-28 18:33:37



    “集体二等功”、“全省政法系统公正执法先进单位”、“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院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系统思想宣传工作先进集体”……面对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年来取得的一项项殊荣,院党组一班人感慨万千:“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后勤保障部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这个后勤保障部门就是荣立集体三等功的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被誉为“开源节流的理财人”的计划财务科科长李俊显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年29岁的李俊显的履历看起来很简单,自1996年从学校毕业分配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后,一直在财务上工作。他的工作岗位也似乎很单纯,在常人眼里,无非是收收钱、报报销。但他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5次被郑州市人事局评为“优秀公务员”,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一次获得嘉奖,荣立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

    在李俊显经手的数亿元经费中,从未出现过一分一厘的差错。审计部门在对法院进行年度例行财务审计时称赞说:“法院的财务工作就像法官断案一样严谨细致。”

    “李俊显是干出来的。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创造性工作’这5个字……”7月25日,一提起自己的“爱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处长刘海军就有说不完的话。

                                    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

    高效的财务工作必须以较高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作为财务科长,李俊显十分注重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的学习。一次,院领导急需法院4个月的财务数据。按照常规,完成此项工作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领导下令道:“在一周之内必须完成。”由于其他同志对这项工作不熟悉,李俊显就主动把工作承担下来,把堆积如山的账本集中搬到一个房间,吃饭让人送到房间,累了就在沙发上躺两三个小时,笔用坏了一支又一支,他在房间内整整工作了四天四夜,当他提前把统计报表送到领导手里时,领导说:“你辛苦了!这组数字对法院十分重要,关系到法院下一步的经费预算。”领导抬头一看,坐在沙发上的李俊显已经睡着了。

    虽然受到了领导的表扬,李俊显却高兴不起来: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我们还是手工记账,既费时,又费力。李俊显决心从这次事情中进行反思。

    从干上财务工作那天起,李俊显就经常听到人们的议论,说某某领导因经济问题正在法院接受审判,会计也有问题。作为一名财务工作人员,李俊显的心情是复杂而沉重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为了财务工作更加透明化,他郑重地向领导建议:要改变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就要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费来往账目多、财务人员少、工作量大。传统的手工记账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李俊显敏锐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院党组的支持下,他针对财务管理硬件技术落后的现状,开始实行电算化管理。他把所学的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自己动手做方案,并请来专家一起编程序,同时组织财务人员将账目逐条输入电脑,建立起计财电算化管理系统。现代化的管理既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既可避免无谓的辛苦,又可以随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通过电算化管理,领导可以监督财务人员,而财务人员也可以反过来监督领导。

                                     从“无米之炊”到保障有力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在繁重的法院工作中,作为后勤部门的计财科,常常会遇到一些“无米之炊”的难题。面对人员多、摊子大、案件多的现状,为确保法院工作的健康发展,筹措经费成为计财部门的头等大事。作为计财科科长,李俊显的压力是巨大的。

    为搞好经费保障,院党组要求计财科发扬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李俊显首先从科学编制预算入手,努力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他精心撰写的可行性预算说明,一下子打动了财政部门的同志。这位同志说:“你们不是在例行公事,而是在实事求是地反映你们的经费需求。我会慎重地向领导汇报你们的预算需求的。”财政部门在分配预算资金时,优先考虑到了法院的实际情况,预算比上年度增加了1110万元,并且所有预算资金提前到位,确保了办案经费的正常需要。

    办案车辆的紧张,曾一度困扰着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法院就审判、执行工作曾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如果因硬件跟不上去……”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李俊显为了解决购车经费,多次向财政部门的领导进行汇报。他主动邀请财政部门的领导到法院办公,与干警进行接触,了解干警们的呼声。当这位领导看到干警们简陋的办公条件和非凡的工作业绩时,被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在审判和执行的第一线工作,的确太辛苦了!我们应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财政部门为法院争取到了车辆购置费193万元、办公经费80万元、专案经费50万元。干警们高兴地说:“有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我们再苦再累也不怕。”

                                      从自觉约束到制度管理

    在经费使用上,法院曾多次强调个人的自觉性,要求每名干警注意节约一度电、一滴水。李俊显认为,个人的自觉性是必须要提倡的,但也要注重制度在管理中的作用。他向院党组建议:加大制度管理的力度,在财务管理上形成“软”“硬”并重的局面。

    经多次征求各部门和干警们的意见,院党组研究制定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了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规定了各项经费支出的程序、审批权限,从制度上把牢了财务关口。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李俊显又建议补充完善了一些制度。如《会议和接待审批制度》,压缩了不少会议、减少了不少接待、降低了吃住标准、节省了大量经费;《仓库定期盘存制度》,做到了账、物、卡相符,避免了物资和材料的浪费;《物资(配件)采购制度》,规定了物资采购必须两人以上同行,大宗商品采购实行招投标,报销票据时必须有采购员、保管员签字,堵塞了漏洞;《物资(配件)出入库规定》,规定物资(配件)出入库必须有部门领导和经手人签字,严格按照规定领取,杜绝了浪费。

    在搞好开源的同时,李俊显认为,要发挥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节流,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好,发挥最佳效能更难。为此,在经费使用中,他建议党组确立了四个原则:一是注重资金使用效能;二是量入为出,厉行节约;三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四是在保证诉讼效益、工作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资金成本的最小化。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李俊显建议院党组对一些规定进一步细化。在用水、用电、用纸、用车、用电话等方面采取了具体措施,节约了开支,培养了干警勤俭持家的意识和习惯。法院规定:所有会议都在院内会议室举行,不得租用宾馆饭店。会议接待严格控制就餐标准,并在定点饭店接待。由于严格控制会议和接待标准,会议、接待费比去年同期降低50余万元;车辆实行定车、定量、定点加油,控制车辆在外修理,仅此一项比去年同期节约30余万元。

                                 从不想得罪人到不得不得罪人

    “理财不能自私,管财重在自律,只有时时处处维护财经纪律才能确保经费开支正确合理。”这是李俊显的切身体会。刚从事财务工作时,就有人对他说:“钱又不是自己的,没有必要太认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得罪人对你有啥好处?”他也动摇过,也不想去得罪人,但他又很较真:“公家的钱也是钱,浪费一分也不行。只要我是出于公心,为了集体利益着想,就算得罪了一小部分专为自己打算的人,也是值得的。”

    “申请经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浪费。”李俊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05年,为推进郑州市法院工作的发展,在市委的支持下,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实行整体搬迁,在郑东新区建设新的办公地址。为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争取上级领导对法院建设的关注,李俊显先后写了25个申请经费的请示。对每一个请示,他逐个找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解释。期间,他从未休过公休假,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每天都是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就连生病几天的小孩,也顾不上看一眼。“妻子气呼呼地说,家里的事你从来不放在心上。我也想照顾家、照顾孩子,但单位的事不能耽误呀!一耽误就是大事!”

    “我最苦恼的是被人误解。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注重抓落实,也是一纸空文。”法院用钱的地方很多,为确保经费投向合理,李俊显和同事们对各项开支进行严格把关,坚持落实制度不走样。“财务工作涉及面广、标准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广大干警的切身利益,导致领导决策失误。我和我的同事们只能开拓性地去工作,不断改进工作。”

    对话:个人利益只能放在第二位

    青年导报: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财务工作者?

    李俊显:我的体会有三点。一是必须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二是要善于理财,好钢用在刀刃上;三是在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永远只能放在第二位。

    青年导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财务工作为何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

    李俊显:院党组历来把经费管理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对上级有关财经纪律坚持党组集体学习、讨论,吃透了文件精神。人民法院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当地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我院党组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汇报,求得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与帮助。另外,我们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对一些内容陈旧,与现行制度不符合的规定进行修改,对一些需要建立的规定进行补充,并将规章制度草案印发各部门,征求他们的意见,真正使财务各项制度能够符合法院的工作实际,切实做到了管理有依据,工作有标准。

    责编/小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