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王季:燃烧青春铸公正

  发布时间:2006-07-21 08:40:47



    “当我的法官生涯结束时,无论是在明天早晨还是在30年后,别人都会说我的工作是完美的,为人是诚实的,我为人类的公平和正义献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年轻的副庭长王季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话。

    这句话是全国模范法官蒋庆的座右铭。用英模的话来激励自己,是作秀,还是发自肺腑的?熟悉王季的人说:“这是王季所追求的目标。他一直在努力着。”

    “不大的年龄,非凡的阅历。”这是同事们对王季的评价。

    “工作热情极高,处理案件公正。”这是一名当事人送给王季的一句话。

    翻开王季的履历表和荣誉榜,你会发现这些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我从小就对法官充满了敬佩之情。做了法官后,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岗位,所以工作起来特别投入。”在大学一年级时,19岁的王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王季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军人。转业后,王季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法官。

    当上法官后,凭着自己的执著和努力,王季渐渐成长为一名办案能手。他先后主审和参与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近200余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近6亿元。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1999年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好法官”,2000年被评为郑州市第二届“优秀青年卫士”,2001年被评为郑州市第一届“十大杰出卫士”,同年荣获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被评为郑州市职业道德“十优”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第十届“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和“河南省法院系统优秀复转军人”,2005年被评为第四届“河南省优秀青年新闻人物”。

    面对荣誉,王季说:“荣誉只代表过去,我看重的是继续用行动来证明我自己。”

                                         连夜开庭审案子

    “法官这样切实地考虑我们当事人的具体利益,我们实在是太感动了!”山东省淄博通用电器研究所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打了一场专利侵权案,对承办法官王季有了这样的认识。

    2001年10月,王季担任审判长审理山东省淄博通用电器研究所诉南阳川光电器厂专利侵权纠纷一案。按照预定的庭审时间,当事人来到了郑州,由于正赶上郑州举办糖烟酒交易会,赶到郑州的双方当事人费尽周折也找不到住处。这种情况下,王季本来可以简单地另行安排开庭时间,让他们下次再来。但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往返一次需要花去不少费用,王季就征求他们的意见:“你们愿意延期开庭,还是今晚连夜开庭?”当事双方异口同声地说:“连夜开庭。”

    王季急忙通知合议庭成员下班后不要走,连夜开庭审理案件。庭审从当天18时30分开始,一直进行到22时。庭审结束后,山东省淄博通用电器研究所的代理人感慨地说:“你们牺牲休息时间连夜审案,让我没有想到!我不仅可以连夜赶回山东,更重要的是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形象。”

    每次谈到此案,王季也感慨万分:“合议庭成员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让我感动。我知道他们都有自己的困难,家中有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顾。但他们还是选择了义务加班。”

    像这样加班加点为当事人服务的事,在王季的身上还有很多。为了多办案,快办案,提高司法效率,他在工作时间上千方百计地挤,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经常是白天忙于开庭审理案件,晚上伏案赶写法律文书,星期天和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外出办案,他也是以最快的速度办完公务后即刻返程,尽快回去处理下一个案件。家人有些不理解:“你整天风风火火的,就不会休息休息。”王季说:“我总觉得人应该在年轻时多干点事,干实事。年轻人精力旺盛,有独特的优势,累点、苦点不算啥。”

  长期的案头工作,使王季两年前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犯病时疼痛难忍。医生嘱咐他不能长时间坐,不能太累,最好是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可他却舍不下工作,怕影响及时结案。于是,他就买来一个磁疗器放在办公椅上,边工作边自己治疗,从未因此影响过任何工作。

                                           严把案件质量关

    2000年7月,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的审判长选任中,王季以综合考评第一名的成绩,成为该院第一批常任审判长之一。上任伊始,他就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和责任的重大。为了当好审判长,他给自己进行了定位:无论是自己承办的案件,还是合议庭其他同事承办的案件,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依法开庭、合议,特别是评议案件时,要让年轻的同志先发言,避免让其受审判长意见的影响;遇到不同意见时,要认真听取别人对案件的看法,耐心解释自己所述意见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为确保程序公正,向庭审要效率,王季坚持庭前阅卷,无论是合议庭哪一个审判员承办的案件,他都要在开庭前阅读卷宗材料,并与承办人一起讨论研究是否需要庭前开预备庭,案件诉讼主体是否存在问题,并在开庭前基本上归纳出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以避免庭审中抓不住庭审调查的重点,影响庭审的效果。庭审后,凡是双方当事人没有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或请求法院调取证据,合议庭认为事实清楚的案件,他都及时组织合议庭进行评议,形成多数意见后,当庭宣判,极大地提高了审判的效率。在审理原告石某诉被告郑州帅龙食品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纠纷等六个案件时,他依法将六个案件合并进行审理,并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当庭进行了宣判。宣判后,当事人当天就拿到了判决书。由于充分发挥了庭审功能,调动了每一个合议庭成员的积极性,结案速度明显提高。

    “严格把关,敢于负责,才能确保案件质量。”审判长制度实行后,绝大部分案件由审判长签发。王季慎用手中的签发权,不让有任何问题的法律文书从自己这里过关。2002年担任副庭长后,他所签发的300多份法律文书,至今无一错案,无一被发还重审,无一被当事人投诉。

   “在法律规定不够完善时,要敢于适用法理原则,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去实现个案公正。”2001年年初,王季在审理两起专利侵权纠纷案时,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与合议庭其他成员经过反复研究,按照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精神,创造性地用被告侵权产品的数量乘以原告专利产品的利润,作为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依法及时作出了判决,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后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公布的《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最新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了王季所使用的这种损失计算方法。

    “判决书的说理性要加强,每一份法律文书都要做到说理全面、逻辑性强,让当事人或公众从判决书中能够看清楚自己赢在何处,输在哪里。”在积极进行法律文书改革的尝试中,王季积极借鉴兄弟法院和国外的一些判决中好的做法,在法律文书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他所签发的判决书中,一个侵犯商业秘密权纠纷案的判决书近万字,光理由部分就占了一半。当事人说:“我们打官司虽然最看重的是结果,但输赢在何处对我们同样重要。”

                                         每天挤出时间学习

    “一流的学者型法官”是现代法治国家对法官的基本要求。王季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法官的知识应该是渊博的。我虽然不是一名学者型法官,但要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他要求自己,无论工作再忙,每天都要挤出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学习。除了研读各种法律、法规、法学著作外,他还坚持学习英语,并广泛阅读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不断补充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法官素质的要求。深厚的理论基础、长期的审判经验积累、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在审理案件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业务繁忙、家庭负担重的情况下,经过3年的苦读,他顺利获得郑州大学法律硕士学位。

    根据庭里的分工,王季所在的合议庭重点审理知识产权案件。面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各种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没有现成审判经验可供借鉴的局面,他克服了案件多、工作忙、资料少等困难,采取多种方式学习知识产权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还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研究外地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方面的案例和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几年来,王季带领合议庭先后成功地审结著名跨国公司———美国纳幕乐杜邦公司诉河南通力达科技公司专利侵权案、河南思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诉青岛澳柯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管辖权异议案、河南农业大学诉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案件,共审结案件200余件。他成功审理的涉外专利侵权案和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在全省均属首例,开创了全省审理此类案件的先河,其中,他在担任审判长审理美国杜邦公司诉河南通力达公司发明专利侵权纠纷一案时,经过庭前认真充分的准备,在庭审查明案件事实后,及时合议,当庭进行了宣判,判决通力达公司专利侵权成立,并按定额赔偿杜邦公司损失30万元。作为全省首例涉外专利侵权案,此案从立案到宣判,不到50天时间。事后,美国杜邦公司总部专门委托律师对王季及其合议庭表示谢意。他们对中国法院的公正、高效以及为保护知识产权所作出的努力表示由衷钦佩。

    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王季还结合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办案中的体会,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他撰写的《涉外案件审理情况分析》被报送到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2001年11月20日,他应河南省司法厅的邀请,以《知识产权审判中的几个疑难法律问题》为题,给省会数百名律师进行了一天的专题讲座,他渊博的知识、精彩的案例讲解,不时赢来一阵阵掌声。

    责编/小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