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发布时间:2006-07-18 08:21:37


    物权请求权,指物权人于其物被侵害或有被侵害时,得请求回复物权圆满状态或防止侵害之权利。诉讼时效,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届满,丧失其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时效制度。诉讼时效原则上以请求权为适用范围,物权请求权亦为请求权之一种。

    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取得时效的规定,实务中,多认为,所有权人的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因诉讼时效而消灭将当然导致物之占有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并不需要再适用取得时效方能产生所有权。但是,诉讼时效与取得时效毕竟是两个不同制度,其功能并不能相互替代。就物权请求权应否适用诉讼时效而言,我们认为,物权请求权还是以不适用诉讼时效为宜。理由如下:

    第一,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不相符。对于物权请求权性质上是保障物权实现的从属性权利,其作用在于对抗他人的非法侵害,确保物权人权利的实现,所以,其应当与物权本身共始终。否则,缺少物权请求权保护的物权将成为一个卸去防卫的,无法获得有效保护的裸体权利,物权人对物进行独占性支配的目标因此也将难以实现。“物上请求权,在所有权存在之期间,不断地发生,其为独立之权利,盖无可疑。盖物上请求权以回复物权支配力为目的,得随物之所在而追及之。”“物上请求权,以物权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与物权同存亡共命运,物权消灭,物上请求权也随之消灭。物毁灭致物权绝对的消灭,或因物的交付致物权相对的消灭时,物权的请求权也相应的消灭,对这一点未有异议。”

    既然物权请求权性质上应当和物权共始终,故在物权消灭之前让物权请求权先行适用诉讼时效而消灭显然是不恰当的。所以,我们认为,物权请求权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使其随诉讼时效届满而消灭,而应当让其伴随物权共始终,只在物权因他人时效取得而消灭时方随之消灭。正如学者所言,“物权请求权是同物权共命运的,只要物权存在,它就会不断发生。它和通常的债权不一样,有侵害就会发生,但也可以持续地不行使权利。即使把各种物权请求权分开来看也是这样,受到侵害以后,就会潮水般地涌现出来,不可能出现不行使的状态。因此,不可能使时效消灭。”

     第二,物权请求权多针对继续性侵害行为,如除去妨害请求权、妨害预防请求权,其性质亦难以适用诉讼时效制度。除去妨害请求权、妨害预防请求权通常适用于各种继续性的侵害行为。所谓继续性的侵害行为是指这类侵害行为或妨害行为通常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从物权请求权权利持续发生这一性质上看,物权请求权也不存在因诉讼时效期间经过而消灭的可能。换言之,即便立法规定物权请求权应适用诉讼时效而消灭,在司法实践中也会因为缺少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无法实际运作。

    第三,物权法中的取得时效制度已经可以促进物权人积极地行使物权请求权中的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故没有必要再通过诉讼时效制度督促物权人及时行使该项权利。依取得时效制度,如果他人公开地、和平地、持续地占有物权人的财产,而物权人于一定期限内不主张自己的权利,积极地行使权利,收回自己的财产,占有人将取得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原物权人的权利则相应地消灭。取得时效制度的存在已经可以督促物权人对占有人积极地行使所有物的返还请求权,并使其承担不积极行使权利的不良后果——丧失权利。正如学者所言,“法律又不可能允许权利人长期怠于行使权利,为平衡所有权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设置了取得时效制度。实际上,取得时效制度就是物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否定。在这个意义上,物权请求权也不是永久性或是没有时效限制的。”如此,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目的实际上已经由取得时效制度获得了,所以,在承认取得时效的同时再重复要求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实属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而且,实践中容易造成两制度的不统一和不和谐,徒增麻烦。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认为,物权请求权性质上既不适宜适用诉讼时效,在立法技术以及立法目的上,也无法或无需适用诉讼时效,所以,物权请求权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当然,物权请求权应当与物权相始终,物权消灭者,物权请求权消灭。

    责编/小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