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只有30名干警的执行队伍,却承担着长期累积而成的执行积案高达7451余件!繁忙的工作,他们抛洒了诸多心血和汗水,但“执行难”的存在仍令他们心忧---这就是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80天前的执行现状。
短短80天后,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直面现实,执着追求“公正司法,一心为民”,迅速掀起切实解决“执行难” 的热潮:调整包括院3名院党组成员在内的50名干警到执行局,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天最少工作十个小时以上, 24小时受理执行举报,随打随记,及时出击……4月10日至6月30日,金水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凭着满腔热情和执着追求,80天即将3639件“钉子案”、 “骨头案” 执结,执行标的金额高达80558.57万元,演奏出了铁腕根治执行难的华采乐章!
层层签定责任书 目标直击执行难
“清理执行活动中未完成目标任务,我将主动提出请辞报告!” 4月3日上午,在全院干警目光的注视下,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魏甲斌与院长孙郑生签署《清理执行行动目标任务责任书》时作出上述表示。
同日,魏甲斌亦与执行局有关负责人签署了类似内容的责任书。院长孙郑生说,院党组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的同时,决定实行包案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量化案件指标,此举旨在破解执行坚冰,确保实现执行良性循环。
金水区人民法院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案件受理数量常年居郑州市法院系统第一。3月份,经过对积案的深入清理和统计,金水区人民法院猛然发现积案数量竟然高达7451件,排名郑州市第一,占河南省法院执行积案总数的6.75%。当时,虽然有不少人这样说,金水区一个法官一年的办案数量甚至与其他县区法院一个庭的办案数量相当,案件积压多属于正常现象,但是,金水区人民法院党组却这样认为:积案一日不除,金水区人民法院全体干警一日难安。
为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金水区人民法院先后抽调包括院党组成员、庭长在内的50名精兵强将充实到执行一线,使执行人员数占到了全院人数的45%,并对积案进行分类,分析案件积压的原因,逐案采取执行工作“五查两落实”制度,即查被执行人的身份情况、查被执行人存款情况、查被执行人的房产情况、查被执行人的收入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债权情况、查被执行人配偶的财产情况;落实调查责任人、落实调从调查期限。对特殊案件实行责任包干、包人、包案,层层落实,责任到人,限期结案。
为确保清理执行工作顺利完成,金水区人民法院要求各执行组每周要及时上报执行案件的进展情况,执行人员认真做好执行预案,每个人应该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限制一律制表上墙公开。同时,建立部门负责人督办制度,强调执行人员坚持执行程序合法、手续完备,文明执行,严肃执法,杜绝人情案和关系案。
院长孙郑生特别强调,此次执行行动将全面推行阳光执行制度,积极推行联动执行、指定执行、奖励举报等执行措施,对长期逃废债务的被执行人将通过媒体曝光。涉嫌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严厉制裁。对社会阻力特别大的执行案件必要时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记者参与执行。
清理执行积案的热潮由此迅速掀起。
积极更新执行理念 执著化解执行难题
紧张的工作开始后,每个人都知道任务量大,每个人都感觉到时间紧迫,每个人都知道院里人手紧张,每个人也都感觉到了机遇难得---
院长孙郑生下班后不回家,与执行干警一起吃盒饭,一起商量执行方案;主管副院长魏甲斌干脆住在了院里,随时处理各种事件;法警杨建新正准备住院治疗高血压,知道了上级行动部署后,仅休息一天谢绝医生劝阻,回院投入工作;执行员荀辉生椎间盘突出、面部中风,早上6点起来打针,8点就又正常投入工作;执行一庭庭长李向阳父亲住院,没向单位请过一天假……
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每周的双休日成了接访日、重点执行日;每晚10点之前,无人离院;每个人和每个部门都在高效工作、整个金水法院都在高速运转…
如今,不少人都会这样说,法院工作什么最累,是执行;什么最难,是执行;什么最容易被群众误解,还是执行。
“执行难,但不至于上青天。”金水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认为。
面对仍较突出的执行人员少、任务重的这一矛盾,金水区人民法院积极以崭新的执行理念,靠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对法律的执著去化解一道道执行难题。
在案件梳理排队的基础上,金水区人民法院对排查的执行案件按照其难易程序,先易后难,先由执行小组执行,若执行有难度,则由大的执行组集中执行。同时,执行小组行动不受时间限制,什么时间能找到被执行人则什么时间出击,大的执行组则主要在早、中、晚这段时间出击。
为快速推进集中执行活动,金水区人民法院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悬赏执行活动,充分调动申请人和案外人的积极性,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相关线索,使执行员有目的地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可供执行财产。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监督力量,或邀请新闻部门一同执行,或在被执行人家门口或单位门口张贴公告或传票,或在报纸上公布赖帐户,督促其履行法律义务。
在加大执行力度的同时,金水区人民法院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执行干警的责任心,一方面要求执行干警认真落实案件执行日志,另一方面则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执行干警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执行干警每天必须至少工作到晚上10点。对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采取逃避、拖延等手段的被执行人,充分利用申请人举证、法院依职权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对财产及时查封、冻结、扣押、变现,加速案件执结。
为方便人民群众特别是执行案件的申请人反映执行中的问题,减少当事人到上级法院或有关部门上访,金水区人民法院决定每周六、周日上午由执行局局长进行接待,对来访者所反映的案件情况整理,签署下一步工作意见,以督促执行员尽快结案。
铁拳出击治老赖 猛药良方除顽疾
面对“执行难”这一多年困扰法院的大难题,仅仅依靠“执行风暴”这样的“救急”举措,显然无法真正解决。金水区人民法院努力从制度建设层面着手,因案施策,妥善执行,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妙招”。
副院长魏甲斌说,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对熟人的话往往容易接受,而对陌生人则一般持有警惕、质疑心理,这可以说是人的本性所致。对于矛盾易激化案件的被执行人而言,执行人员往往是陌生的,在他们的印象中甚至是与其“对立”的。这时,仅靠法院执行人员的单方说教,其效果当然不会太理想。
基于此,金水区人民法院执行过程中积极邀请被执行人所在单位、村(居)委会、当地司法行政部门协助做好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充分利用被执行人的熟人心理,努力形成整体合力,一举攻克被执行人的思想关。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通过向被执行人的家属、亲友宣传政策法律,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并发动其做好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
被执行人马某家住一栋8层楼房,室内旋转楼梯,并摆放多台等离子电视,安装着中央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却欠债1万多元,长期不还。4月18日,在见到法官和新闻媒体记者,马某妻子大恼,冲法官振振有词地喊:“不就几千块钱吗?”“几千块钱我还不起吗?”并对摄影记者喊:“随便照,我才不怕!”这时,执行法官动员马某的亲戚去做思想工作。其亲戚进屋后,反复劝说马某妻子。3分钟后,也许是慑于压力,马某妻子终将1万多元欠款如数交到法官手中。法官当场把钱交给申请执行人石某,石某感动得眼泪差点流出来。
“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或故意煽动闹事的责任人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如果相关责任人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则要依法果断采取强制措施,一定要为及时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脸黑、心硬、重拳、猛药治顽疾。”魏甲斌说。
河南省红十字会作为第二被告,金水区人民法院判令其清还张某连本带息5万元,但河南省红十字会在判决生效后并未自动履行法定义务。4月18日15时许,执行干警来到河南省红十字会强制执行时,在院门口正好遇到该单位一辆本田奥德赛商务车急急忙忙要出门。干警立即要求司机下车接受调查,但该司机拒不出来,并把所有车窗锁上。最终,在法官的反复劝说下,司机才打开车门,但拒不交出车钥匙。这样,执行干警遂依法将该车查封,对该司机以妨碍执行公务决定司法拘留15日。
执行并非全都风平浪静,暴利抗法事件也时有发生。被执行人岳某,欠款2万元不还。面对强制执行,举家齐上挥舞铁锨要赶走执行法官,得知消息,院领导当即与公安部门协调,将暴力抗法的岳国强等人实施司法拘留。据统计,80天内金水区人民法院共拘留150人,大力度地整治了 “执行拦路虎”,从而促进了积案清理行动的顺利展开。
努力弥补受损关系 演奏司法和谐乐章
现在,如果谈到执行,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查封、扣押、拘留等强制措施和执行人员的僵硬面孔。为此,金水区人民法院从努力弥补受损社会关系入手,积极倡导人文执行,充分尊重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权利,在确保迅速、充分实现债权人权利的同时,努力将债务人的痛苦和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我是一名铁路企业职工,家中经济比较困难。因经济纠纷被贵院执行,执行法官是潘青锋。通过四年多的执行,本人深深感到潘法官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法官,整个执行过程他都是心平气和,用法律耐心说服和开导我,使我由抵触慢慢变为支持和大力配合。为保证案件顺利推进,同时又保证我这个被执行人的正常生活,在银行电脑系统不支持部分扣留提取我工资款项的情况下,潘法官竟不计个人得失,而从其本人每月工资中垫付300元给申请执行人。从他身上我看到金水区人民法院法官们是真正做到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这是一位被法院强制执行的被执行人前不久写给金水区人民法院的信。
通过这封信,不难发现,被执行人不仅未对执行法官和法院产生抵触、情绪,反而对法院和法官的工作充满了满意和信任,究其原因,就在于金水区人民法院积极倡导人文执行,力促社会和谐。
其实,近年来,先后不少被执行人因妨碍执行等被金水区人民法院采取司法拘留措施,但是他们对执行人员没有任何怨言,也无一人因此上访。
既要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也要尽力弥合受损的社会关系,这是金水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的积极追求。他们在大力倡导更新执行理念,实行人文执行、文明执行、阳光执行和诚信执行,力争取得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的同时,金水区人民法院还将诸多关爱目光投向了弱势群体,更加注重用真情诠释司法为民。
因为一场交通事故,申请执行人张延伟脑部受伤需做颅骨修补手术。为了讨要医疗费及后期治疗费用,张延伟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仍没有履行法律义务,张延伟遂向金水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今年3月31日夜晚,金水区人民法院依法将长期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李某依法予以拘留,次日李的家属即送来6万元执行款。
4月4日上午,考虑到张延伟前来领取执行款行动不便,金水区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冒雨来到张延伟家中,将6万元现金交到病卧床榻的申请执行人张延伟手中,50岁的张延伟感动得热泪盈眶,从被窝里挣扎着起来,跪在床上坚持给法官磕了一个头:“头不疼就好了,你们给我操心了呀,你们真是好人,我给你们磕头了!”。
据了解,类似于张延伟的感激之举,在金水区人民法院执结的积案中,还有许许多多。对此,执行人员总这样说,我们努力工作只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人民群众却给了我们如此高的评价和待遇,这更增强了我们加倍为人民为法律服务的动力。
目前,金水区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已基本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社会各界也对他们的卓有成效的辛苦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但是,他们并未就此躺在成绩簿上,正如他们所说,还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责编/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