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法院工作前,他是一名肩扛上校军衔的优秀军官。转业到法院后,他从一名普通的书记员做起,磨炼成如今的四级高级法官。
他的名字叫丁国栋,现任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人民法院院长。
在身穿军装的日子里,丁国栋官至正团职,上校军衔。1997年,脱下已经习惯在身的军装,面对书记员这个新岗位,丁国栋的心情是复杂的:“这种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我将从零开始。但在我的心里,军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军人经历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感到自己完全可以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法官。”
凭着对法官职业的向往和执著,曾被同事戏称为“上校书记员”的丁国栋,完成了对法律从熟悉到精通这个过程的转变;在他转业的第三年,顺利通过了法官资格的全国统一考试,完成了从书记员到法官这个过程的转变,开始了职业化法官的生涯。仅2000年,他就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2004年底,丁国栋被任命为中牟县人民法院院长。上任伊始,他语重心长地对全院干警说:“法官的自身素质是第一位的,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做名副其实的学习型法官,会耐心细致的做当事人的工作,会调解处理好每起案件,会开好庭、写好法律文书,会研讨分析案件……我和大家一样,也要达到这个目标。”
在丁国栋的眼里,不唯上,不唯权,只唯法,才是一名法官最基本的道德水准。他认为,法治国家不仅严格要求法官从内心里信仰法律,甚至要求他们的道德水准也要高于普通人。
上校军官与法院书记员
1997年,丁国栋转业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当了一名书记员。当时,同事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复转军人,对其他的了解甚少。
其实,丁国栋在转业前,是一名正团职上校军官。在从军的日子里,他从战士做起,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不仅取得了学历,完成了知识积累,还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军官。在他的眼里,法律是最为神圣的,法官就是正义的化身。
转业前夕,丁国栋毫不犹豫地向组织上表示了愿意从事法律工作的决心。由于受法官任职条件等诸多限制,他只当上了一名普通的书记员。在部队期间,他虽然参加了法律专业的自学,但一直没有实践过。新的工作岗位,虽然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还是让他兴奋不已,他如饥似渴地向同事们请教学习。在闲聊中,同事们得知了他的上校身份。
“你是上校?就做了一名书记员?”同事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上校书记员”的戏称由此在同事中传开。
“当时,社会上对复转军人有一种误解,认为没有受过法律训练,难以胜任法官的工作。这对我是一个刺激。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上拼一拼,用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技能让他们刮目相看!”丁国栋说,“我是湖北人,老家在农村,在郑州举目无亲,一切只能靠同事们的关照和自己的拼搏。永不服输的性格促使我向自己进行挑战。”
丁国栋没有食言,两年后,他顺利取得了法律本科学历。1999年,他顺利通过了法官资格的全国统一考试,完成了从书记员到法官这个过程的转变。在法院内设机构改革中,他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一举竞聘成为中层正职。从2000年到2003年,他共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仅2000年一年,就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果断是军人的优秀品质,也是法官所应具备的。军人还有一个长处,就是懂得团队精神,法官更要树立这种精神。我亲身感受到,军人经历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谈起军人到法官的转变,丁国栋对自己的军人经历充满了怀念。
一对老夫妻与口头立案
2005年初,被任命为中牟县人民法院院长不久的丁国栋碰到了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
当时已近下班时间,丁国栋走到法院大门口时,看到一对老人相互搀扶着在寒风中徘徊。他快步走上前去问:“你们有事吗?”老人含泪答道:“儿女不孝顺,不管我们老两口的死活。我们是来告儿女的。立案庭的法官叫我们写起诉状,我们没有文化,不会写字,跑了几十里路,立不了案。”
丁国栋明白了缘由后,便对老人解释道:“到法院打官司,一般都要递交起诉状。但也可以口头立案。”丁国栋立即安排立案庭的法官接待两位老人,嘱咐他们依照法律援助的有关规定给老人办理口头立案的相关手续。办完立案手续,已是晚上8点多钟,丁国栋安排专人专车把老人送回了家。临别前,丁国栋从自己口袋里拿出200元钱交给了老人,并握着老人的手说:“这点钱你先用着。我们会尽快与你的儿女取得联系,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的。”老人流着眼泪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感谢法院……
这件事对丁国栋的触动较大。“对这些弱势群体,我们一定要开通诉讼‘绿色通道’,实行口头立案,诉讼费该减免的一定要减免,一定要让他们打得起官司,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他的提议下,中牟县人民法院专门出台了《口头立案操作规程》和诉讼费减免的有关规定。副院长袁雷说:“在2005年,法院为困难当事人减免诉讼费36万元。口头立案使弱势群体打官司更加便捷。”
“挖”人才与法官自身素质
当老师的刘书兰和在乡政府工作的冉满仓,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引起素不相识的丁国栋的注意。
一线审判法官的断层一直困扰着丁国栋,但法官任职资格有着严格的规定。怎么办?丁国栋把自己的忧虑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领导的答复是:一是内部挖潜;二是引进具有法官任职资格的人才。他找人把全县近年来通过司法考试的所有名单拿了过来,在为数不多的名单里,除了在政法部门工作的外,只有刘书兰和冉满仓。在县委的支持下,他决定引进这两个人。
刘书兰和冉满仓都是本单位的工作骨干,眼看法院来“挖人”,两人所在的单位当然不愿意。丁国栋就一次又一次地做工作,最终感动了有关部门,两人顺利调进法院。如今,刘书兰在刑庭工作,冉满仓在八岗法庭工作,已是审判业务上的工作骨干。
引进两名人才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丁国栋更看重的是内部挖潜,是法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我院作为一个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逐年增多,而法官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因此,提高法官素质就愈显得重要和迫切。”丁国栋和院党组一班人反复酝酿后,决定在全院开展以提高司法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四会”活动,并将活动贯穿各项工作。
“会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工作,有处置化解矛盾、使当事人息诉服判的能力。”丁国栋认为,作为基层法院,每天需要接待众多的当事人和群众,这要求法官必须会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工作,不断提高处置、化解矛盾的能力。与此同时,法院进一步完善了院长接待日、首问负责、首办负责等各项制度,使群众来信、来访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结果、事事有回音。
“会调解处理好每起案件,有定纷止争的能力。”丁国栋说,“凡是到法院打官司的当事人,双方的对抗情绪都很明显。调解就是最好的药方,能让当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会开好庭、写好法律文书,有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的能力。”丁国栋认为,这是一名法官的基本功,来不得半点含糊。副院长陈斌说:“丁院长多次说,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法官要不断提高制作裁判文书的能力,使裁判文书叙述事实清楚,说理充分透彻,法律适用全面,同时文字精练、通俗易懂,有说服力。在庭审中,法官要熟练驾驭庭审的节奏,积极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整个庭审过程依法有序进行。”
“会研讨分析案件,有一定的调研和法律思维能力。”为加强法官的审判调研能力,切实转变个别法官中存在的“轻调研、重审判”观念,丁国栋给在审判岗位上的每个法官下达了一个硬指标:每年都要完成一到两个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并及时将成果转化。丁国栋说:“其实,我们想让法官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就是能够用法律事实及法律规范来推导审判结果,论证司法判决的正确性。”
在这种氛围下,中牟县人民法院的审判质量和办案效率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在2005年,该院审结的各类案件中,一类卷比例达到了96%,无一案件因裁判不当而引发当事人缠诉或上访,无一案件进入再审程序,案件调解率达56.3%。
和群众面对面与矛盾化解
中牟县人民法院每年受理的4000多起案件中,有很多都是由小纠纷引发的,而且诉讼标的额小,双方抵触情绪大。“我们要面对面地与群众进行沟通,给他们解惑答疑,促使他们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再采取过激的行为。”丁国栋把向群众宣传法律当成自己的一项主要工作。
每年的3月11日,是中牟县八岗乡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附近几个乡镇的群众都要赶会。于是,丁国栋就带领业务庭法官把普法课堂直接设在庙会闹市区,帮助群众就近解决法律难题。“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是化解矛盾最好的方式。”丁国栋对一起即将集体上访的案件感受颇深。
在庙会上,张庄镇翟庄村的几位村民给丁国栋说,该村村干部在对外承包林地时,没有征求大多数群众意见,群众情绪很大,联名要到省市部门上访。村民们还向他出示了联合签名的情况反映材料。丁国栋说:“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是一个公民的权利,但要依法行事。如果村干部违反土地承包法规的规定,违背了民主议定原则,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经过1个多小时的沟通,几位村民代表满意地离开了。丁国栋随即安排基层法庭的工作人员实地了解情况,使这场潜在的群体上访事件在基层被化解。
在这种场合下,丁国栋还让两名打了几年官司的当事人握手言和。
张某与李某是邻居,双方关系一度良好,后因小孩之间产生矛盾,继而引起殴斗,双方均受伤。张某住院治疗花费3000余元,李某住院治疗花费2000余元。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赔偿损失。李某接到法院传票后,提起了反诉。经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张某3576元,张某赔偿李某2455元。判决生效后,双方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法官决定并案执行,两案标的额相抵后,李某需向张某支付1100余元。李某对执行法官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执行法官便对张某说:“你要提供李某的财产状况或线索。”张某一听来了气:“我哪知道李某的情况?”
张某在法律咨询会上找丁国栋“告状”:“法院为什么叫我提供执行线索?”丁国栋问:“李某家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张某迟疑了一会说:“李某的丈夫去世了,生活也很难。”在交谈中,丁国栋得知,双方关系原来较好。他就以此为切入点,做张某的思想。事后,李某主动向张某道歉,张某不仅谅解了李某,还放弃了执行请求,双方握手言和。
隐瞒病情与同事情谊
“丁院长用自己的人格、行为、思想、精神在影响和感染着我们。”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袁雷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2005年6月初,丁国栋突然召集班子成员开会,对工作进行了部署。会后,他对袁雷说:“我的肺部出了点小毛病,明天要做手术。这个事要保密,免得大家去医院看望我。君子之交淡如水。大家要关心我,就把工作做好,别让我分心。”手术才20天,丁国栋就返到了工作岗位上,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刚刚做了手术,而医生的医嘱是让他休养半年。而干警们病了,丁国栋和班子成员总要前往探望。干警们过生日时,他会和班子成员一起送上生日蛋糕。在大年三十,丁国栋也会来到院里,与值班干警一起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责编/小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