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荥阳市,有一个800多年历史的中州名镇,这里的百姓称颂着一个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优秀集体——荥阳市人民法院崔庙中心法庭。
心系群众不言苦
2004年初,荥阳市人民法院法官吴永青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崔庙中心人民法庭庭长的岗位,又通过双向选择,与另外两名法官、两名书记员组成了这个新的集体,法庭四名同志均是法律本科毕业。
满怀着期待和信心,他们走进了崔庙,看到的却是崔庙崎岖不平的山路和烟尘弥漫的天空。崔庙法庭办公地点是租老百姓的房子,房屋简陋,连用水都要跑到百姓家中借用。看到这一切,吴永青打趣地说:“同志们,这就是我们战斗的地方了,大家一定要守住这块阵地呀!”面对艰苦的条件,大家赶紧收拾起心中的失落投入到了工作中。
工作刚开始,就遇到了棘手的事。在审理郑某诉杨某离婚一案中,由于原、被告对其子壮壮(化名)的抚养问题意见不一致,二人将其子留在法庭便扬长而去。小壮壮哭闹着要找爸爸妈妈,庭长吴永青安抚好孩子便带领全庭人员翻山越岭几十里来到小壮壮所在的村庄。他们颇费周折找到壮壮的父母,在山路边,耐心做原、被告及其亲属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历时近三个小时,直至天色渐晚。他们的真诚打动了当事人,原告最终撤回诉讼,与被告破镜重圆。小壮壮终于有了完整的家。小壮壮的爷爷握着吴永青的手动情地说:“法庭同志,真是太谢谢了!”在回家的途中,已是披星戴月,但大家没有一个人说苦说累,有的只是因案件顺利解决而发自内心轻松、欣慰地欢笑。
案结事了放首位
山区里的百姓很多是文盲,如果不耐心缓和当事人的情绪,就不会真正解除他们心中的疙瘩。王老汉因雇主拖欠工资而私自扣押雇主三轮车,被雇主告上法庭。由于不满意败诉结果,他找了几个人气势汹汹地闯进法庭叫骂:“判我败诉,法庭就给工资,不然,打今天起吃住在法庭!”一时间,法庭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法庭的同志微笑着拉了把椅子递给王老汉,又给他倒了杯热茶,没有直接说案件,反而和王老汉拉起了家常。王老汉没想到法官竟会这样待他,有些惶恐地坐了下来,但仍是怒气不消。庭长吴永青耐心地询问了情况,用法、用情、用理对他进行解释,并告诉他,法庭一定会把工资问题负责到底,不会因案子审结而撒手不管。直至中午1点钟,王老汉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信任法庭,一句真诚的“我对不住您了”拉进了百姓与法官的距离。事后,为兑现对王老汉的承诺,法庭的同志多次跑到雇主家中做工作,一趟不行就两趟,家里找不到就到单位找,并多次找到乡镇、村委领导帮助协调解决,最终雇主同意把工资全部支付给王老汉。王老汉见人就说:“法庭的法官真是最贴咱老百姓心的官。”
公心诚心保公正
有公心,才会让老百姓相信法律,信赖法官。有诚心,就能真诚面对老百姓,真诚投入审判工作。崔庙法庭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中,法官翟金利与书记员随原告一起到被告家中送达起诉书。被告是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当她得知丈夫把她告上了法庭,顿时气急败坏拒不接收,并把翟金利和原告拉进院子,锁上大门,扬言:“今天谁都不准走!”她认为法官给她送起诉状是和原告一起欺负她,对翟金利进行撕拽并破口大骂。翟金利尽量用亲切温和的话语劝她平静下来,与她相对而坐,听她发泄心中的怨气。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倾诉,翟金利了解到原来是原告有了外遇才坚决闹离婚,但是被告仍然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不计前嫌只希望原告能回到家中。了解到这种情况,翟金利凭着女性的直觉感觉到被告只是一时心理上受了刺激,情绪无法控制,才会表现出如此偏激的行为。她没有对被告的行为耿耿于怀,以个人的好恶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她通过庭审中认真洞察原、被告内心的真实想法,认为原告虽一时犯了错,但对结婚十多年终日操劳的妻子还是心怀愧疚的,为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她最终以判决不准离婚维持了一个家庭的完整。
责编/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