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一幢房子撕裂几多亲情

  发布时间:2005-12-09 08:31:17


    近日,在郑州市中原区某村发生一起长达三年,旷日持久的官司战。

    父母告儿子,妹妹告兄长,父子反目,兄妹成仇,众亲友形成两大阵营,相互指责,街坊邻居议论纷纷,摇头叹息,而撕裂这几多亲情的原因只为一幢房子。

许多人迷惑不解,血浓于水的亲情还值几许?

                                        纠纷:真的只为一栋房吗?

    2005年5、6月份,马中立(化名)经父亲、继母同意,拆掉二人原有旧房,在二人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宅基地的北半部盖起一栋三层楼房。

    房子盖好后,一直由儿子马中立居住。后来,因家庭矛盾马中立与父亲、继母发生争执,父亲、继母遂于2002年10月将儿子马中立告到了法院,要求儿子腾房搬出。

    就这样,一场旷时持久的官司拉开了序幕。

    一审法院查明并认为,有纠纷的房屋为被告出资改建,扒掉原告旧房的部分材料也用于该房,但双方未约定旧房补偿和该房屋归属问题,原告未向法庭提供被告无权使用该宅基地的相应证据,仅凭原告名字的宅基地使用证,建筑许可证,建房通知和原告三个女儿的证人证言,尚不足以证明二原告对该房拥有所有权,被告又不认可,故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后,原告不服判决上诉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5年4月4日,二审法院以原告有房屋旧材料也用于有纠纷的房屋为由,判决该房屋一楼东半部分两居室套房,包括客厅、厨房、卫生间归二原告所有,接到这样的判决,原、被告又当即提起了上诉…….就这样一场场官司一打就是三年多,起诉、上诉、反诉、再上诉,法院为缓解矛盾多次调解且四审三判,但双方却是寸步不让,官司是越打越粘乎,越打越执着,一方屈得泪流满面,一方气得浑身发抖,对此,许多局外人成了雾中看花。

    双方置血浓于水的亲情而不顾,难道真的只为一幢房子吗?

                                        被告:一切都是继母的错

    母亲去世那年,马中立才只有6岁,第二年父亲娶了继母。

    “从那开始,我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继母开口就骂,动手就打,对我没负过一点责任,我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提起继母,马中立气得嘴唇打颤,话都几乎说不出来。

    “我辛苦了一辈子,盖了这栋房子,现在却说是她的,这分明是不让我过呀,要是这房子给了她,这还有啥天理呀?”面对记者,马中立越说越生气。

    “我说的你可以不信,你最好去问问街坊邻居,这事儿都是俺后娘背后搞的鬼,俺爹人老糊涂了,他已经不会说话,告我,那不是他真正的意图。”

    提起打官司的事,已是二十五岁,结了婚,有了媳妇的原告马建民的孙子马宏伟(化名)显然也是愤愤不平,他说,后奶奶和姑姑仗着人多有钱,合在一起欺负俺。“声称要告死俺,多次指着俺的眉头说不让俺过一天好日子,俺也不知道到底咋得罪她们了,这么跟俺过不去。”

    对于奶奶,孙媳妇也是一肚子火气,她说后奶奶心太狠,三年没有让他们看过一次爷爷,硬是把他们一家与爷爷的亲情给撕裂了。“以前逼得俺十多年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现在又昧着良心在俺爷面前说俺的种种坏话,挑拨爷爷和爸爸的父子关系,骗取爷爷的信任,让一个重病在身、卧床不起的古稀老人去告自己年过花甲的亲生儿子,世上哪有这么残忍的事?”

                                        原告:我们受到的伤害太大了

    继母邓春花(化名)1962年与马建民(化名)结婚,生育三个女儿,由于种种原因,与儿子马中立的关系相当紧张。

    提起儿子,65岁的继母邓春花是满肚子委屈,称1988年父子俩发生争执,当时已是32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一走十二年,其间从未对他们尽过赡养义务,而在众人面前却把后娘说成了凶神恶煞,没有了一点好处。

    “他下乡时患上了严重的肝炎,我天天到传染病房去给他送饭难道都是假的,当时我在郑州纺织工学院实习工厂工作,为了给他送饭,每次都是背着厂里,谎称自己出去吃饭,因车间温度高,职工的工作服很薄,为了不引起厂里怀疑,大冬天我出了车间连穿上一件棉衣都不敢,手和脚冻得又红又肿,难道他都忘完啦?”

    女儿马大琳(化名),虽非被告也非原告,但却是案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由于父母年迈,马大琳几乎成了本案原告的“全权代理”。也是马氏三姐妹中跟哥哥关系最缰持的一个。她对哥哥意见巨大,因与哥哥居住的是前后院,有众多利益冲突,因此争执不断。

    马大琳说哥哥多次对之打骂,甚至用一些极不负责任的话对她进行人身攻击,污辱她的人格。她说哥哥太没情意了,哥哥一家伤透了她的心。

    而最令马大琳生气的是,如今已是二十五岁的侄子竟然公然宣称,在马氏家族中,他们比她的血统正,这让她一辈子都不能忘。“打官司是为了房子,但最重要的是我受的伤害太多了,他们也必须为自己的无情承担后果。”

                                        亲友:两大阵营相互指责

    双方关系的缰化也导致了亲友团的分化与对立,并在旷日持久的官司中行成两股势力,对一方摇旗呐喊,对一方指责攻击,并不断激化矛盾,制造矛盾,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原本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

    今年10月20日,为了向法院喊屈叫冤,原告一方亲友几十人用轮椅,推着瘫痪近八年的马建民齐聚法院大门,向法院显示自己一方不告倒对方决不罢休的决心。

    21日,儿子马中立亲友团近百人也准时来到法院门口,用同样的方式向法院显示决心,尽管双方在法院的劝说下都很快离去,双方当事人又都向法官连连道歉,但满肚子的委屈却是不容置疑,代表“正义”的说法也是冠冕堂皇。

    11月2日,记者见到了已经是七十岁高龄、面容憔悴、身体虚弱的原告马建民。据其女儿介绍其父亲身患心脏病、糖尿病、脑梗塞、偏瘫等多种重病,从1997年到今年已卧床不起近八年。一年多不能言语。

    当提到打官司的事时,平静的马建民似乎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伴随着剧烈的咳嗽,全身也同样剧烈的颤抖起来,并把一只胳膊伸出被子,来回在空中摆动,似乎有点浮肿的脸上现出极其痛苦的表情。其老伴迅速的跑到跟前为他清理口中积痰,并当即给其喂药,稍微平静后,当再次问及此事,马建民又一次剧烈的颤抖起来,记者随即和其家人来到了其他房间。

                                        法官:宽容与谅解是最好的选择

    针对此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经办法官张磊坦言,近几年,亲友之间打官司的案子明显上升。一方面老百姓不再用原始的方法解决纠纷,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凸显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值得褒奖。一方面,大家还应该明白,在某些时候,打官司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在亲友之间的非原则性纠纷,他们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用更宽容的心态思考问题,毕竟,血浓与水,不要让并非原则问题的纠纷去轻易地撕裂了根植于我们心底的亲情。

    就本案而言,原告马建民已经是古稀之年,且有心脏病、糖尿病、脑梗塞、偏瘫等多种重病缠身,已经卧床不起近八年,看到这样一个被病魔无情折磨的老人,他真心希望原、被告双方都能从水火不相容的边缘退让一步,用宽容的心态谅解对方,伸出温暖的双手找会失去的亲情,否则,双方到最后也许都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