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情系山区百姓

——记荥阳法院崔庙中心人民法庭

  发布时间:2005-11-21 10:14:38


    在荥阳市崔庙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中州名镇,你会听到当地老百姓谈起这样一个集体,他们热情乐观、朴实无华,他们刚正不阿、一心为民,这就是荥阳市人民法院崔庙中心人民法庭。

                                         崔庙法庭的信念

    2004年初,荥阳市人民法院法官吴永青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崔庙中心人民法庭庭长的岗位,又通过双向选择,与另外两名法官、两名书记员组成了这个新的集体,法庭四名同志均是法律本科毕业,其中两名法官通过了全国司法考试。

    满怀着期待和信心,他们走进了崔庙,踌躇满志地要在这里展开一幅新的画卷。但当他们真正走了进来,看到的却是崔庙崎岖不平的山路和烟尘弥漫的天空,崔庙法庭办公地点是租老百姓的房子,房屋简陋,连用水都要跑到百姓家中借用。看到这一切,吴庭长打趣说:“同志们,这就是我们战斗的地方了,大家一定要守住这块阵地呀。”面对艰苦的条件,大家赶紧收拾起心中的些许失落投入了工作。

    工作刚开始,就遇到了棘手的事,在审理郑某诉杨某离婚一案中,由于原、被告对其子杨杨的抚养问题意见不一致,二人将其子留在法庭便扬长而去,小杨杨哭闹着要找爸爸妈妈,吴庭长安抚好孩子便带领全庭人员翻山越岭几十里来到小杨杨所在的村庄,颇费周折找到杨杨的父母,在山路边,耐心作原、被告及其亲属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历时近三个小时,直至天色渐晚,他们的真诚打动了当事人,原告最终撤回诉讼,愿同被告破镜重圆,小杨杨终于有了完整的家。小杨杨的爷爷握着吴庭长的法手动情地说:“法庭同志,真是太谢谢了!”。在回家的途中,已是披星戴月,但大家没有一个人说苦说累,有的只是因案件顺利解决而发自内心轻松、欣慰的欢笑。

    为了法律文书的尽快送达,吴永青庭长常常带领法官们在泥泞的山路上奔波数个小时,耽误了午饭就在途中买烧饼和矿泉水充饥;山路崎岖,阴雨天气更难走,为了能方便当事人诉讼,他们亲自到卧病在床的当事人家中,在阴暗潮湿的窑洞里调解案件,让当事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热情和乐观?其实很简单,是一种责任在驱使着,一种信念在鞭策着,那就是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他们说,只要心里装有群众,做到这一切,并不难!

                                         崔庙法庭的三心

    “耐心”、“公心”、“诚心”,是崔庙法庭时刻把握的审判理念。

    “耐心”,主要是针对一些思想不通的当事人。山区里的百姓很多是文盲,如果不耐心缓和当事人的情绪消除其思想顾虑,用简单的方式结案,就不会真正解除他们心中的疙瘩,不仅不利于案件的解决,还可能导致他们思想上更加钻牛角尖,行为更加偏激。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吴庭长把“耐心”放在每一个可能激化矛盾的案件中去。王老汉因雇主拖欠工资而私自扣押雇主三轮车,被雇主告上法庭,由于不满意败诉结果,找了几个人气势汹汹地闯进法庭叫骂:“判我败诉,法庭就给工资,不然,打今起吃住在法庭!”一时间,法庭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吴庭长微笑着拉了把椅子递给王老汉,又给他倒了杯热茶,没有直接说案件,反而和王老汉拉起了家常。王老汉没想到法庭庭长竟会这样待他,有些惶恐地坐了下来,但仍是怒气不消。吴庭长耐心地询问了情况,用法、用情、用理对他进行解释,并告诉他,法庭一定会把工资问题负责到底不会因案子了结而撒手不管。直至中午1点钟,王老汉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信任法庭,一句真诚的“我对不住您了”,拉进了百姓与法官的距离。事后,吴庭长为兑现对王老汉的承诺,多次跑到雇主家中做工作,一趟不行就两趟,家里找不到就到单位找,并多次找到乡镇、村委领导帮助协调解决,最终雇主同意把工资全部支付给王老汉。王老汉见人就说:“法庭的法官真是最贴咱老百姓心的官”。

    有“公心”,才会让老百姓相信法律,信赖法官。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上,法官翟金利与书记员随原告一起到被告家中送达起诉书,被告是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当她得知丈夫把她告上了法庭,顿时气急败坏拒不接收,并把翟金利和原告拉进院子,锁上大门,扬言:“今天谁都不准走!”。她认为翟法官给她送起诉状是和原告一起欺负她,对翟金利进行撕拽并破口大骂,翟金利尽量用亲切温和的话语劝她平静下来,拉她相对而坐,听她发泄心中的怨气,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倾诉,翟金利了解到原来是原告有了外遇才坚决闹离婚,但是被告仍然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不计前嫌只希望原告能回到家中。了解到这种情况,翟金利凭着女性的直觉感觉到被告虽然虽然无赖撒泼,但只是一时心理上受了刺激,情绪无法控制,才会表现出如此偏激的行为。她没有对被告的行为耿耿于怀,以个人的好恶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通过庭审中认真洞察原、被告内心的真实想法,认为原告虽一时犯了错,但对结婚十多年终日操劳的妻子还是心怀愧疚的,同时为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不受损害,最终以判决不准离婚维持了一个家庭的完整。现在二人仍平静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诚心”,就是真诚面对老百姓,真诚投入审判工作。审判事业不是法官的华丽外衣,不是法官炫耀的资本,而是真诚地付出。今年夏日的一个中午,四十度的高温已让人们酷热难耐,一名原告跑到法庭,说长期下落不明的被告出现在家中,但可能很快就会出门。之前,法庭的候延辉法官为了找到这个被告,已跑过至少四趟无果,案件已经公告送达。被告家在荥阳刘河镇某村,驱车到该镇需要半个小时,到被告村庄的山路狭窄,地势高低不平,必须步行,需近1个小时的路程。但为了能更真实了解案件事实,作出最公正的裁判,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侯延辉毫不犹豫地决定再次赶往被告家中。可他们赶到时,被告又已不知去向。三个小时过去了,侯法官赶回法庭,衣服已全被汗湿透,晒的黑红的脸上写满憔悴,由于过度的曝晒,侯延辉出现了头晕,呕心等中暑症状,原告感动地说:“侯法官真是把俺的事当回事了”。

    这就是一位信心百倍的基层法庭庭长和他的法官们的故事,虽然点点滴滴,却无不折射着他们为了审判事业将青春和热情无私挥洒在清贫山区的奉献精神。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