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五一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上午9点整,身穿深色西服的中年女陪审员王喜莲与两位法官一起举止庄重地走上了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法院的审判法庭,参与开庭审理一起收购赃物罪案件。这起案件是新郑市法院人民陪审员五一后上岗参与审理的第一起案件。
这是一起事实比较清楚的案件,被告人唐某收购了别人盗窃的价值5000余元的生猪被抓获,由于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数额与被告承认的犯罪数额差距较大,案件才按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审理持续一个多小时后案件审理结束。
王喜莲是今年3月29日被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人民陪审员。1987年8月,她也是被人大任命为人民陪审员,是一位有着18年陪审历史的老陪审员。谈起担任陪审员和这次重新被选任为陪审员,今天又在重新选任上陪审员后第一次参加庭审的感受时,她说:“陪审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司法的民主和公正。在今年被重新选任上陪审员后,这种感觉变得更加强烈。18年来我参与审理了1000多件案件,随着参与审理案件不断增多,我对法院,对法官,对法律逐渐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担任陪审员前,我对审判工作了解很少,和社会上许多人一样,我也认为法官工作轻松,手里有权,很令人羡慕。陪审的案件多了,我才亲身体回到他们的工作有多艰辛,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我参与审理的主要是刑事案件,每一个案件的处理结果都涉及到被告的人身权利,关系十分重大,法官手里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也因此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刚开始时,看着那一摞摞厚厚的卷宗,我感到无所适从,看着法官们有条不紊地整理材料,安排庭审,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他们。刑事案件审限短,案件一到法院,就要开始满负荷的工作,遇到复杂的案件,光是看卷就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干的时间长了,我也慢慢地适应了他们的工作节奏,自己也掌握了许多法律知识。”
王喜莲还讲了至今让她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参与审理的一起团伙犯罪案件。被告有十几个,涉案事实有几十起,卷宗有厚厚的十几本,社会影响十分大。主审那起案件的是现在的刑庭庭长杨慧霞,当时她的女儿刚上小学,为了办好案件,她连续加了一周班,写了整整一本阅卷笔录,十几个小时的庭审她条分缕析,表现出很强的驾驭庭审能力,开完庭后,仅仅用两天的时间,她写出了长达20余页的判决书,宣判后,被告全都服判,没有上诉,而杨庭长为了办这个案件,整整瘦了三斤,连续加班造成的腰背劳损,让她推拿按摩了近半个月才痊愈。”讲完这件事,王喜莲颇有感触地说“现在有一些人总是说案件一到法院就得找人说情,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法院的工作,有时,我真想以多年的陪审经历告诉大家,法院办案是十分严谨,十分公正的,一些人的说法是对法院的误解。这种想法在我的心头压了很久。”
谈起这次被选任上陪审员,今天第一次参加庭审,有什么不同于以往的感受时,王喜莲说:“在这次人大任命时,36名陪审员专门进行了宣誓仪式,这在以往是没有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出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我深切地感受到重新被任命为陪审员的意义和责任。今后,我将用我的心血和汗水去尽心尽力地做好这项工作,履行好一个人民陪审员的光荣责任。今天参加庭审尽管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但我感觉到责任更重了,因此也更认真了。”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