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致残,法院判决肇事者赔偿其10余万元,因被执行人躲避执行,长期外出,赔偿款难以到位,其父郑长富多次上访。最近,在新郑市委副书记刘国政的协调下,法院和公安局十几名干警两下宁波,终于将被执行人抓获,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吴玉玲是一位普通农妇,其夫在一次车祸中死亡,法院判决车主和 肇事司机赔偿吴玉玲及其公婆和子女五人48920元,因肇事司机是外地人,长期追查不到,案件难以执行,吴玉玲等人为此多次上访。今年四月,还是在刘国政书记的协调下,市财政拨付两万元经费,由法院和公安局抽调干警组成专案组,到被执行人的家乡多方追查了五天,终于找到被执行人,一起涉法群体上访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据新郑法院统计,在今年清理涉法信访案件专项活动中,有5起群众多次上访、长期难以执行的老大难案件,在市委分管政法的刘国政副书记的多方协调下得以圆满执结。
提起这些案件,新郑法院院长赵培伟感慨地说:“没有市委领导的支持和协调,要攻克这些骨头案,简直是难以想象!”
近年来,长期困绕法院的“执行难”问题日益引起新郑市四大班子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赵武安亲自主持常委会听取了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专题汇报,并明确表态,要求市直各部门和各乡镇站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法制新郑的高度去支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为执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执行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他要求分管政法的市领导对重点案件亲自过问、亲自协调,帮助法院扫清执行障碍。为解决案件多、执行力量薄弱的矛盾,新郑市委按照上级法院要求,批准法院成立了执行局,并将执行局长按副科级的规格高配。目前新郑法院执行局拥有干警30人,内设三队一处,执行力量得到空前壮大,位居郑州市法院系统前列。
新郑市人大每年都专题听取法院就执行工作的汇报,帮助法院协调解决执行工作中的一些难题。为使人大代表增加对执行工作的理解,从去年开始,市人大每年都选取一些有影响的典型案件,组织人大代表由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队,随执行干警一道参与执行的全过程,让代表们通过感受亲身体验执行的艰辛与困难。许多代表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对执行工作的理解,一些企业界代表在亲身感受了执行的艰辛之后,配合法院执行变得积极主动,有10余起涉及企业的案件因此得以顺利执结。
要克服“执行难”,加强执行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新郑市政府为法院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2003年法院执行局成立后,办公用房十分紧张,需要整体搬迁,但是,法院经费严重不足,有几十万元的资金缺口无法解决。市长白虎林了解情况后,专门召开协调会,由市财政拨付50万元专款,为执行局改造了一处有三层楼房、占地近十亩的独院,使执行局的办公条件得到彻底改善。近几年,新郑市财政每年都拨付资金给法院用于改善执行装备,现在该院执行局已经拥有警车4辆,电脑、传真等现代化办公设施一应俱全,执行队伍的机动性能大为增强。对一些重点案件,市财政还拨付专门的办案经费,解决法院经费不足的问题,象本文所述的两个案件执行时,市财政就拨付了4 万元经费,为案件顺利执结提供了财力保障。
党政领导的支持使“执行难”状况大为缓解,2003年,新郑法院执结案件1482件,未结执行存案降到千件以下,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一季度,结案420件,存案进一步下降,执行工作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日前郑州市中院下发的执行情况通报中,该院的结案综合指标、交叉执行案件数、执行结案数、旧存案件下降数四项指标均居郑州市法院系统前三名,有两项指标位居榜首。目前,郑州市政法委确定的9件与执行有关的涉法信访案件中,已有6件得到圆满解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