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宣传周 | 从“末端裁判”到“前端化解”:管城法院书写知识产权保护的“枫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4-27 15:07:45
近年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以专业化审判、源头化治理、多元化协作赋能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出“高效解纷、精准服务、协同共治”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格局,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贡献司法力量。
管城法院以专业化审判团队为支撑,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质量、效率和效果的多方面提升。近三年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知识产权类民事案件调撤率逐步提升,2024年知产类民事案件结案率达94.19%,刑事案件结案率达97.46%,审判效率持续领跑。面对商业秘密、特许经营等新型纠纷增多等案件类型复杂化趋势,管城法院通过强化类案研判、深化AI技术辅助,确保裁判标准统一、审判科学精准,实现案件数量下降与审判质量提升“双赢”。
针对知识产权纠纷特点,管城法院构建“前端预防+多元化解”治理体系,推动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
一是调解力量全链条覆盖。设立4个多元解纷调解团队、1名专职诉中调解员;与郑州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构建知产保护协作机制,引入行业调解优质资源,通过立案前疏导化解、立案后分流调解等方式,发挥其专业优势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行半年以来,成功化解300多起纠纷;2025年3月,推动调委会与中原工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签署“知识产权调解+人才培养”、协商交流等合作协议,形成“法院+高校+行业协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领域的资源、人才优势,妥善化解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提高郑州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速度和效率。2024年,经多元解纷途径成功化解的纠纷有1928件,2025年截止到4月,成功化解421件,从源头解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二是批量诉讼精准治理。建立预警机制筛查批量案件,通过类案示范调解、行政司法联动,共享侵权线索并发送司法建议,从源头减少知识产品类侵权高发频发现象,2025年以来,管城法院受理知识产权侵权类案件较2023年度同期下降超40%。
三是基层普法深度融入。近年来,管城法院通过开展“法院开放日”“巡回审判进市场”等活动,走进银基商场、蜜雪冰城等企业,发放宣传资料超千份,提升商户法治意识,让群众和商户能够自觉识别、防范与抵制知识产权违法行为;通过问需咨询等方式,走访对生产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提醒,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认知和意识的提升,促进知识产权类纠纷的减少,将侵权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管城法院以“专业审判+立体宣传”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品牌矩阵,充分展现法院立足职能、优化营商、服务大局的司法担当。
一是锻造专家型审判团队。组建稳定专业团队,确保知识产权审判团队法官具备深厚的法学功底和丰富的专业审判经验,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与AI技术应用培训,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和保护现状进行学习研讨,确保审判能力与时俱进。
二是开展“知产宣传周”活动。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管城法院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公众号发布“酒行回收售假剑南春 行政处罚与民事赔偿双重‘揍’”“‘哪吒’火出圈,不能随便用!”等普法宣传稿;知识产权审判团队走进管城区金岱智慧产业园,精选典型案例,发布并解读,法官以案释法让知识产权普法变得更加生动。
三是构建协同保护网络。联合市场监管、检察机关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审判中发现的生产源头、重复侵权名单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共享,对司法工作中发现的市场监管以及市场主体运营共性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司法建议。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联合管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管城区人民检察院等一起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式,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大合力,推动形成“行政监管+司法保护+行业自律”一体化保护格局。
从“坐堂问案”到“主动治理”,从“单一审判”到“多元共治”,管城法院以司法智慧破解知识产权保护难题,用创新实践书写服务发展新篇章。未来,管城法院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司法保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