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身边人,平凡事|走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4-11-30 09:20:53


2024年11月29日 19:31 河南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存在。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他们身上的一桩桩小事,却如点点繁星,闪耀着温暖而独特的光芒。郑州中院微信公众号推出“身边人,平凡事”专栏,旨在记录法院中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平凡质朴、或动人心弦,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不仅了解法院工作的日常,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今天讲述的故事是“走好公平正义最后的一公里……”




“你们的心情我理解,到这里来是解决问题的……”代红涛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前,他一边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一边用笔记录着,没说两句就又有电话打进来,“法官我们申请陪同……”进入执行局工作后,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办公室里上演。


尽“执”尽责

“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都是大事,我的职责就是要将当事人纸上的胜诉权益转化为手中的真金白银。”代红涛常这样说,同时也在为此全力以赴。

一天午饭过后,代红涛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熟悉新收案件情况。在仔细了解案情、核对送达情况后,及时对新收案件的相关被执行人账户采取了冻结措施。

临近下午1点钟,代红涛突然接到其中一个案件申请人王某的电话。

“法官,我在某饭店找到了长期拖欠其工资的被执行人程某,你们能不能现在就赶过来。”

得知这一情况后,代红涛准备好相关手续,带上团队干警,仅用半小时便抵达了现场,将正欲离开的程某拦在饭店门口。

“你们咋这么快就找上我了?”面对突然出现的执行干警,刚刚收到《执行通知书》的程某有些发懵,但得知执行干警来意后仍试图找各种理由逃避还款责任。

代红涛结合案件实际,耐心向程某阐明其负有的履行义务及不履行的不利后果,劝说程某主动还款。在代红涛的释法明理下,程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表示愿意履行。

最终,在执行干警见证下,程某当场一次性清偿了拖欠王某的工资,这起涉及劳动者权益的案件,从收案到结案仅耗时3小时便执行完毕。


执行更是执“心”

工作多年,代红涛处理过各类案件,在他看来,执行工作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执行,更是人心的沟通与交流。

在王某申请执行李某探视权纠纷一案中,代红涛考虑该案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且探视权是一个长期性的权利,强制执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便决定先听听当事人的意见,争取打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

然而申请人王某既无法提供被执行人李某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她现在住在何处。

联系不到人岂不是什么工作都开展不了?代红涛没有懈怠,而是与申请人经过多方查找,最终联系上王某和李某的结婚介绍人,通过该介绍人找到了李某父母的电话,最终通过李某父母获得了李某的联系方式。

虽然联系上了李某,但是李某拒绝配合,明确表示不愿意与王某协商。

面对李某的强硬拒绝,代红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断给李某做思想工作:“不要因为大人之间的矛盾让孩子受到伤害,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父亲参与,父亲的关爱也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李某同意让王某探望孩子,双方约定了探望时间地点方式等,该案得以顺利化解。


代红涛说:“执行工作就像登山,没有什么速成技巧,更没有什么捷径,有的只是司法为民的态度、头拱地的倔劲和雷霆出击的速度。作为执行干警,我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执结每一起案件,想方设法化解每一个矛盾,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走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金水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