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假监督真敲诈,很“刑”!

发布时间:2024-07-23 15:08:27





记者素有“无冕之王”之称
但总有一些心术不正之人
冒充记者,以“舆论监督”之名
行敲诈勒索之实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近日,郑州中院审理了一起这样的案件

↓↓↓


 





简要案情

图片


蔡某某、淡某某假冒记者身份,多次以生产现场存在环境污染、环保不合格等为由,向相关职能部门举报并在媒体曝光相威胁,对工厂、企业等进行敲诈勒索,共计9000元人民币。

经法院审理,蔡某某、淡某某犯敲诈勒索罪,分别判处蔡某某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判处淡某某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法官说法

本案中,两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冒记者身份,以“报道”被害单位存在负面新闻相要挟,使被害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拿出钱财,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此类行为不仅严重侵犯公民的财产权利,同时还扰乱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秩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序。

郑州法院贯彻“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指示精神,严厉打击利用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身份进行敲诈勒索的犯罪行为,有效维护了新闻媒体行业秩序。同时,法官郑重提醒,生产经营活动务必要以合法合规为前提,只有自身无懈可击,才不会给不法分子留下漏洞。如若遇到类似的敲诈勒索行为,应及时留取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防止遭受损失。







打假课堂

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

如何识别新闻记者身份

哪些渠道可以快速辨别?

↓↓↓



二维码扫描记者证

图片

用智能手机扫描照片下方二维码,核验新闻记者证信息,如显示被查询人的样证信息和照片,说明是真记者证;如不显示,说明不是真记者证。



移动应用查询


图片


关注“中国新闻出版政务”微信公众号,在便民查询栏目中的点击记者证查询,输入新闻记者证相关信息,如显示被查询人的样证信息和照片,说明是真记者证;如显示“没有找到您想要查询的内容”等字样,说明不是真记者证。



网站查询

图片登录中国记者网

https://press.nppa.gov.cn/jzzq/)点击新闻记者证查询栏,输入新闻记者证相关信息,如显示被查询人的样证信息和照片,说明是真记者证;如显示“没有找到您想要查询的内容”等字样,说明不是真记者证。



短信查询


图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CXXM记者姓名#单位名称”到10660840查询,如收到被查询人的证件信息,说明是真记者证;如收到“您查询的记者信息未找到”等字样,说明不是真记者证。(资费说明:1元每条)




案例来源:中院刑一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