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聋哑人遇纠纷 调解“无声”司法有情

发布时间:2024-05-22 16:21:27



近日,河南新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通过手语、写字、视频、微信群文字等沟通方式,让聋哑当事人在“无声”的调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与司法温度。

图片


调解“无声”   司法有情


图片

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刘某与河北省秦皇岛市张某是朋友关系,双方均系聋哑人。2023年,张某向刘某借款4万余元,后拖欠1.5万余元未能及时归还。刘某多次催要无果,遂将张某起诉到法院,要求归还本金及利息。

该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范永慧承办案件后,通过翻看相关材料,发现双方当事人均为聋哑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原告刘某的证据也比较薄弱,只有转账凭证。为了使当事人能“说”出心声,在河南省聋人协会工作人员胡丽丽协助下,范永慧主持双方开展“无声”调解。由于被告在河北省不方便到法院,范永慧征得双方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组建三方微信群、视频、手写文字,手语翻译老师协助翻译等多种方式对双方进行释法析理。

调解初始,双方对本金及利息均有争议,在手语老师的翻译协助下,范永慧同双方就相互之间的转账一笔一笔核对,且释法析理,在确认拖欠的本金数额后,范永慧又在微信群中上传了利息约定方面的法律条文,释法说理的同时引导双方放下心结,妥善处理纠纷。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刘某同意张某分批归还剩余的1.5万余元本金及利息,纠纷圆满解决,当事人向范永慧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范永慧说,“不管多么普通的小案件,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大案’。每个案件,我多想一点,多做一点,调解或许就多一份可能。”范永慧秉持“如我在诉”理念,真心真情为群众化解矛盾,让调解工作落地有响,司法工作有心、有情、有温度。


图片


来源:新郑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