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每周一星 | 郝建秀:守义持正,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4-05-10 08:47:03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公心”审理每一起案件、以“诚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以“耐心”为当事人答疑解虑、以“细心”审理查明案件事实。天平之上,法律事实细思量,法槌之下,群众利益慎权衡。他们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执着于内心的追求,无畏辛苦。他们用热血、智慧和正义捍卫着法律的尊严和神圣,不断传递出法治的正能量。

坚守初心,逐梦前行!郑州中院推出“每周一星 ”专栏,聚焦法院办案标兵风采,讲述法官好故事,传播法院好声音,传递司法“郑”能量!

图片
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 
郝建秀

2015年3月进入法院系统工作,2021年8月遴选至郑州自贸区法院(经开区法院),现任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因调解质效突出,被授予2024年度第一季度“全市法院调解标兵”荣誉称号。



2015年进入法院系统以来,郝建秀历经了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再到员额法官的角色转换,工作内容也由协助法官处理事务性工作变成独立带领团队办案。她深知每一次工作角色的转变都是其法律职业生涯的一段新的旅程,更是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积累司法经验的新起点。

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坚持“严谨审慎,追求公正”的原则,特别是在2023年11月成为员额法官后,办理每一起案件时都会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颗法律人的初心与信仰,全心全意为当事人定纷止争,力求实现案结事了,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正向感受。2024年第一季度,郝建秀带领团队成员共审结民事案件234件,其中调解结案107件,多起案件中原本“剑拔弩张”的原被告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图片
(图为郝建秀团队成员)

郝建秀正式成为一名员额法官的时候,正是法院年底结案压力较大的时期。面对繁重的办案任务,她清晰地意识到面对复杂的民事纠纷绝不能为了快速结案而简单地一判了之,而要从根本上化解双方矛盾。在法律的框架内通过调解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让当事人能够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同时还可以避免因纠纷没有得到实质性化解而产生的上诉或进入执行程序。确定了办案思路,郝建秀便带领团队在办案中积极运用调解手段,致力于化干戈为玉帛,成功化解了大量纠纷。

图片

在处理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过程中,原告某房地产开发商与被告某购房者于2015年签订了《商品房认购协议》。协议规定购房者除前期支付的购房款外,还应在协议签订三年后采用一次性付款的方式缴纳剩余房款。协议签订后,原告依约向被告交付了房屋,被告居住并使用至今。然而在支付尾款时,案涉房屋的不动产登记证尚未办理,被告以此为由拒绝按约定支付尾款。经该房产所在地相关部门介入处理后,不动产登记证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但双方在支付尾款是否存在违约行为及违约金数额问题上又产生严重分歧,商议无果遂诉至法院。

接到案件后,办案团队首次组织双方调解时,原被告双方均认为对方的违约行为在先,自身并无过错,双方互不相让,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首次调解双方不欢而散。面对僵局,郝建秀不断鼓励自己,调解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洞悉矛盾本质,寻求双方利益的交汇点。后续工作中,郝建秀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多次与原被告分别进行沟通,将本案中双方的争议焦点进行深入的释法分析,找准调解工作的切入点。同时她注重耐心倾听双方诉求,赢得了原被告的信任。在郝建秀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意见最终达成一致,签署了调解协议并主动履行,纠纷得以化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郝建秀表示,她将带领团队继续前进,以“耐心、细心、责任心”为基础,面对不同的案件,通过换位思考方式深入分析案件的特性,拟定有针对性的调解方案,采用“面对面”“背靠背”“上门调解”等不同方式,以亲和而精准的释法说理消弭当事人对立情绪,逐步拉近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赢得信任,谋取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的调解结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自贸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