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嘉伟:永葆初心 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4-04-08 08:59:16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公心”审理每一起案件、以“诚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以“耐心”为当事人答疑解虑、以“细心”审理查明案件事实。天平之上,法律事实细思量,法槌之下,群众利益慎权衡。他们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执着于内心的追求,无畏辛苦。他们用热血、智慧和正义捍卫着法律的尊严和神圣,不断传递出法治的正能量。
坚守初心,逐梦前行!郑州中院推出“每周一星 ”专栏,聚焦法院办案标兵风采,讲述法官好故事,传播法院好声音,传递司法“郑”能量!
郑嘉伟,毕业于郑州大学,2015年通过公务员招考入职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现任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十八里河人民法庭负责人。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作为“90后”年轻法官,郑嘉伟成熟而稳重,坚毅而果敢,办起案件来丝毫不逊资深老法官。2021年入额以来,从行政庭、执行局再转战到人民法庭,郑嘉伟始终怀揣着对法治信仰的崇敬与热爱,坚守砥砺奋进的初心,用情服务在审执第一线。
“执行裁判与执行实施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2022年,郑嘉伟调去执行局负责执行裁判工作,他在办案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执行裁判工作与执行实施工作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二元割裂”,而是“血乳交融的一体两面”。
近年来,随着执行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在执行过程中侵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时有发生,如何平衡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以及案外人的利益成为新的课题。在郑嘉伟看来,执行异议审查为可能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工作中,他通过快速高效地审查和对执行不规范的问题进行监督和纠正,及时有力地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同时,在对部分当事人执行不能时,积极转变办案思路,对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通过异议程序将股东、合伙人等追加为案件的被执行人,不仅拓宽了执行边界,使执行程序得以顺利进行,也有力地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的公正。
执行是司法工作的最后防线,郑嘉伟通过执行裁判工作的努力,对执行实施工作中的不当行为进行了纠偏和完善,与执行实施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使人民群众对于执行工作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高。
“作为法官,要以法律为思考框架,同时立足人情常理,在审判工作中实现法、理、情的统一。”郑嘉伟在不同岗位的转换中,对法官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民事案件的审理中,婚姻家事类案件是基层法院经常遇到的一类纠纷。这类案件一般牵涉着积年累月的家庭矛盾,双方当事人之间往往意见分歧大,郑嘉伟说,“想要实现案结事了并不简单”。
他在审理一起离婚纠纷中,原被告双方就子女的抚养问题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一方面,男女双方都有强烈的意愿抚养孩子,且都能为孩子提供不错的物质、教育等条件;另一方面,男女双方矛盾较深,无法进行正常沟通。
面对这种情形,郑嘉伟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到男方对于女方目前抚养孩子的现状并非不能接受,只是女方不允许自己按时探望孩子。针对这一情形,郑嘉伟对双方当事人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让双方多换位思考,向他们讲述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进而使男方认识到年幼的孩子跟着母亲更为有利,女方也承诺会保障男方的探望权。最终案件宣判后,当事人双方均未上诉,纠纷得以化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刚揭牌成立的十八里河人民法庭,郑嘉伟作为法庭负责人将带领全庭干警开启新的征程。前路虽漫,但郑嘉伟始终坚守法治初心,用热情和汗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用忠诚和尽责在守护公平正义的大道上笃行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