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家庭遗产起纠纷 法官倾心调解护亲情 发布时间:2024-03-22 10:13:26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细胞,家事纠纷案件的妥善处理,不仅关乎个人及家庭幸福,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近日,荥阳市人民法院汜水人民法庭坚持“调解优先”的理念,成功调解一起重组家庭遗产纠纷案,促使当事人重拾和谐亲情关系。
2007年,李某(男)带着女儿李某甲与张某(女)及张某女儿组建新家庭,婚后,二人共同生育了李某乙。不幸的是,2022年12月,李某因病去世,未留遗书,其父母年事已高,李某乙尚未成年。因财产继承,李某甲将继母张某、李某乙及爷爷奶奶告上法庭,要求对父亲生前的房屋、车辆、存款等进行分割。
汜水法庭庭长孙新蕾接到案件后,分别给当事人打电话了解案情。原来,李某和张某再婚后购买了车辆、房产,手里还有一些存款。李某生病住院期间,张某在床前日夜照顾,为李某看病花去了很多医药费,李某甲得知对父亲生病却不管不问,后李某将房产过户到张某名下,李某甲认为这是父亲购买的理应分割,张某认为这是个人财产不能分割,李某的父亲则不主张分割这些财产,打算留给李某乙继承,双方争执不下。
这一家人虽是半路相遇,终究携手走过一段幸福时光。孙新蕾考虑到当事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认为判决虽然能结案,但不能做到修复亲情,决定尽最大可能开展调解工作。于是,先通过电话与各方当事人做了细致沟通,认真了解各方诉求和心理预期,从法律和情感两方面出发,针对当事人的主张向其逐项释法解惑。起初各方都有各自的想法,协商差距很大,孙新蕾就劝解各方彼此之间的亲情仍在,作为家人要互相理解,共同帮助李某乙健康成长,让李某父母安享晚年,努力化解双方的“法结”与“心结”,为线下调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月14日,当事人来到汜水法庭,孙新蕾面对面倾听各方的意见,采用交心拉家常的方式,逐步消除双方的对立情绪,释明遗产中的夫妻共同财产、遗产的分配原则及比例,提出可行的分割方案,从情、理、法的角度向当事人分析案件情况,使调解更具合理性和说服力,促使当事人对证据及诉讼风险进行正确评估,既保障了各方的合法权益,又尽量维系了亲情纽带。随着交流的深入,双方在分析利弊之后作出了适当的让步,将李某遗产分为6份,李某父母自愿将本人应得的继承赠与给李某乙,因其尚未成年,该款项由其监护人张某代其保管,对已成年的李某甲给予现金补偿,一揽子协议就此达成。
签完调解协议后,李某母亲拉着孙新蕾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法官,为俺们的事操心了,要不是法官调解,俺这个家恐怕就真的散了,”孙新蕾嘱托李某甲,要经常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和弟弟,他们都是你最近最亲的人,李某甲连连点头,搀着奶奶走出了法庭。至此,该起继承纠纷在法官的悉心调解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经过几天的努力调解,看到一家人签订调解协议后,相互之间的情绪从紧张到松弛,孙新蕾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在重组家庭中,亲人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微妙和复杂,通过调解的方式化解重组家庭纠纷,能够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财产的处分固然重要,但亲情更加珍贵,遇到此类问题,继承人之间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消除误会,要多包容、多沟通交流,才能让家庭更加和谐幸福,共促良好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