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农村各类信访案件中积访、重复上访占一定比例,成为信访案件的老大难问题,并有上升的势头。对此,笔者进行了分析,原因主要是:
一、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是引起积访、重复上访的主要原因。在一些地区,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账目长期不公开,收支不明确,制度不落实,特别是在土地出租、出卖过程中搞暗箱操作,引起群众的猜疑和不满。同时,由于少数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深入,理解过于简单、肤浅,对举报结果的期望值过高,所举报的内容过于偏重怀疑、猜测,无根据、无证据,给司法机关的调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证据不足无法追究被举报人法律责任,往往使举报人不满意,造成情绪不稳定,认为是官官相护或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串通一气,对司法机关不信任。
二、部分农村干部自身素质差,品行不正,引起了群众的对立情绪。当前一部分农村干部在工作上应付了事儿,无心顾及,对于个人私利却斤斤计较,把当官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花公家的钱办自己的事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讲排场,亏了集体肥了个人,一夜暴富。还有的作风简单粗暴,独断专行,甚至侵犯群众的人身权利,成为村霸,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某地查处的一起案件中发现,某村级组织,村干部10余人,高级轿车就有2辆,面包车2辆,并免费为村干部配备、报销住宅电话、手机费用,还有各种补助等,一年仅招待费就用10余万元,但对于村里修路、建校等公益事业却无人过问。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村里的土地几乎卖光,群众失去了生活来源,生活没了保障。
三、“派系斗争”引发积访、上访。由于利益驱动,一些人千方百计的想当“官”,但由于能力有限,群众基础不好,就采取告状的办法来整倒对方,达到当官发财的目的。如某地一村民小组临近城镇,经济基础较好,这就成为一些人眼中的肥肉。一些村民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就纠集本族势力集体出钱资助一名单身老汉长年四处上访告状,不管如何做工作就是不听。当问及这名上访老户时,此人说:“我花了人家的钱,就得出去告状,要不就要还人家钱。”
四、对信访案件处理不力,是造成重复上访、积访的另一个重要要原因。面对群众来访,有些基层组织没有认真对待,或推诿,或拖延,使问题在基层得不到及时解决,最终矛盾激化。对于上访案件往往是上级批转下级,一级一级的向下批,批到最后不了了之。同时由于基层人员少,工作繁杂,精力有限,处理不及时,导致周期过长,处理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些是由于体制变革、历史遗留问题等深层原因造成的,一时无法解决。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