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执行局工作时,我的“师傅”告诉我执行工作有“四千万”——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辛万苦,让我做好心理准备。我当时觉得太夸张,但真正踏上执行之路后我才彻底领悟。
从事执行工作第一年冬季的某天,天气格外寒冷,我接到申请执行人的电话,“涉案车辆在信阳息县的大山里,请法院协助扣押。”情况紧急,在向局里汇报并履行报备程序后,我立即联系书记员、法警,约定第二天早上6点一起赶赴息县,开展一场异地执行行动。
此次执行的是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被执行人简某与申请执行人某汽车销售公司签订《汽车(买卖)贷款服务合同》,简某以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一辆半挂式卡车,由于简某未偿还银行贷款,某汽车销售公司在代偿完毕21万余元车款后向简某追偿。
案件立案后,经过调查,未发现被执行人简某名下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简某本人也无法直接取得联系,只能从涉案车辆入手,可当时只查询到涉案车辆的落户信息在信阳,没有其他具体线索。案件只能进入终本程序。
这次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对案件有很大帮助,因此得到消息后我们就立马出发了。经过四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信阳息县。到了之后才发现,山区内分布了多家工厂,目标范围很大,不能具体确定是哪家工厂。既然来了,再困难也不能放弃。我们开始一家家摸排。好消息是每个工厂范围不大,进去转一圈就能看到停放的所有工程车辆;坏消息是每个工厂的位置离得很远,有的要翻到另一座山头。
当时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尽快找到目标车辆”。就在我们翻了三个山头,摸排了七八个工厂之后,终于找到了涉案的半挂式卡车。那一刻,我们一路的疲惫减轻了大半。
可是当我们决定实施扣押时,又遇到了新的情况——一名姓李的男子自称是该车辆的实际车主,不同意放车。
“我知道车被法院查封了,所以一直没法过户。”李某说,“但是简某说在这大山里开,法院根本找不到车,可以放心开,而且价格非常优惠,所以我才买下来的。买完车后,就一直在山里的工地上拉沙子,没出去跑过。”
考虑到第三人的实际情况,我耐心对其释法明理,告知其阻碍执行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并告知他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不懈沟通,李某终于同意我们将车扣押走。
手续全部办完,踏上归途,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回想一天的经历,执行工作的“四千万”我已感受了一大半,顾不上身体的疲备,我和书记员又复盘了一天的执行过程,总结得与失,为下次异地执行做好准备。
从事执行工作这几年来,我越来越认识到,要想干好执行工作,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面对各种困难、阻力的勇气和灵活的策略。于我而言,执行工作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一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不畏艰辛,不惧困难,砥砺前行,努力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切实解决执行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