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加入了中牟法院的大家庭,离儿时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群团结互助、耐心细致的同事们,看到的是一个办事高效、风清气正的队伍。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审判员再到现在的刘集人民法庭庭长,一晃近十二个年头。在这十二年里,我已逐渐成长,从萌芽、开花到可以迎风挺立。
刚到法院时,我被分配到民一庭担任书记员一职,起初,我简单地以为书记员的工作只是单调机械地重复,接触之后才发现这项工作专业性很强,贯穿于庭前准备、开庭记录、送达、结案及定卷归档等整个审判流程,书记员的工作像齿轮一样,与审判环环相扣,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审判工作的质量。这段书记员成长经历,让我真正懂得干工作不能只停留于浅层的认识。
刚来的两年时间里,我身边的许多老师,庭长及其它优秀书记员教会了我很多,在他们的细心教导下,我能将繁杂的日常性庭务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及时做好案件登记、准确记录、文书书写、装订卷宗、报表报送、交卷归档等实务性工作。
2013年,我担任助理审判员,当时既欣喜又有压力,欣喜的是终于实现了我成为法官的愿望;有压力的是自己第一次独立审判,对于一个毫无审判经验又年轻的女法官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但是我并没有退缩,在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下,加上我不断地学习,虚心向老法官请教,一件件棘手的案件顺利地办结。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助理审判员必须要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法律更新速度快,新法规、新司法解释不断颁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也都影响着审判工作,因此,终身学习是我们从事这个职业的基本要求。
于是我要求自己,无论每天的工作有多么繁重,结束的有多晚,都要抽出时间来学习,学习法律法规、研读案例等,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确保自己审理每一起案件时都做到判决有依据,心中常存一把公平的尺子,对得起群众,对得起自己的心。
随着办理的案件越来越多,我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在民一庭一直工作到2015年,这期间我也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正式成为了一名审判员。
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责任也越重,把公平正义作为审判工作的生命线,切实把好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努力让审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这是我给自己和团队定下的工作准则。
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各个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我按照团队成员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同时要求团队成员之间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强化团结协作能力。成员们每天对当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共同完成审判工作任务。
2023年,我被正式任命为刘集人民法庭庭长。作为庭长,明白审判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心,案件质量和效率是法院和法官的生命线,所以我带领全庭成员牢固树立全局观念,紧盯关键核心,注重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
作为基层人民法庭,应充分发挥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的优势,第一时间介入矛盾纠纷,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主动引导诉前调解,争取早发现、早疏导、早化解,让“枫桥经验”落地见效。
良好的沟通交流是提升调解率的“良方”,沟通可以拉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获得当事人的信任,为案件调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庭始终坚持调解贯彻案件全过程,在诉前、庭前、庭审、判后等过程中,全力推进调解工作,借助多元解纷机制平台,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采用线上、线下,院内、法庭调解相结合,本着方便当事人的原则,克服困难,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提高案件调解率。
在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时,考虑到离婚纠纷的特殊性,我了解完案情后,邀请村干部、民调员和双方亲属到场开展情绪疏导,通过亲友劝说、换位思考、辨法析理等方式,为矛盾解纷设置“减压带”,在化解矛盾的同时弥合情感裂痕,成功将双方矛盾化解于诉前。
在调解一起排除妨碍纠纷案件时,老李称老王的树木影响了其庄稼的生长,要求老王将树伐掉,经实地勘验,老王的树木确实遮挡了老李责任田庄稼的阳光,对老李责任田的庄稼产量造成一定影响,考虑到双方为同村村民,但之前经多次沟通未达成一致意见,于是我邀请司法局工作人员、村干部、民调员到场开展情绪疏导,通过劝说、开导、换位思考、辨法析理等方式,为矛盾解纷设置“减压带”,在化解矛盾的同时弥合情感裂痕,成功将双方矛盾化解于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