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英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郑州法院掀起学习“时代楷模”鲍卫忠热潮 发布时间:2023-12-23 10:26:36
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在观看发布仪式专题节目后,郑州两级法院迅速掀起深入学习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一起来看看大家怎么说↓↓↓
鲍卫忠同志扎根边疆基层法院工作几十年,一直是奋斗在一线,从这个追授仪式上,我们了解到鲍卫忠简单但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用热血诠释人生,守护公平,筑牢忠诚,他用生命践行誓言。我们法院系统有很多鲍卫忠式的法官,我们也应当为自己是法院人,自己有这样的伙伴、同事而骄傲。我们学习鲍卫忠同志的精神,不但是要学习他的政治品格,也要学习他奉献精神,同时要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为了5000元买卖合同纠纷,他跑了6次;为了1900元案款,他多次奔走在几十公里的山路上。他自掏腰包,为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垫付执行款,让看病急需用钱的申请人暂渡难关,只因一句话——“人家有困难”。我们也是干执行工作的,当以鲍卫忠同志为榜样,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分内该做的事情做好,无愧于心,无愧于人生。
“四十五岁的人生,二十四年为民司法。”鲍卫忠同志的事迹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他的精神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法院干警,我将以鲍卫忠同志为榜样,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使命,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强化担当作为,忠诚履行岗位职责,服务好审判执行中心业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做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
学习和弘扬鲍卫忠法官的精神,就是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更好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谋福利、谋福祉,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长远的拥护,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作为法院的一员,我将立足本职岗位,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司法技术辅助工作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技术保障作用和队伍建设的“防火墙”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程序规则。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案件期限管理,打造廉洁高效的工作平台和监督平台,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被执行人硬碰硬时,要学会调整思路,梳理案件的‘软肋’,从要害处入手,结局往往出奇制胜。”我被鲍法官的办案智慧所折服。在执行工作中,鲍法官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管用的执行方法,通过他的执行,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充满了温情关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是我们每一位执行干警学习的楷模。他秀“朋友圈”推销活鸡、鸡蛋,为被执行人解决销路问题,最终推动执行案件圆满执结的方法,让我印象深刻。执行案件五花八门,被执行人的情况也多种多样,所以针对不同的案件,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而要根据不同的案件性质、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因案施策,因人施策,用足用活执行措施,这样才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相统一。
向鲍卫忠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心系人民、公正司法的为民精神,学习他敢于担当、能动司法的实干精神,学习他立足本职、善作善成的奋斗精神。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一名宣传干警,要时刻以鲍卫忠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和工作方法,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发掘法院故事,讲好法院故事,让法院声音更响亮,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鲍卫忠同志曾说过:“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才,我只有干好本职工作,才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这朴实的话语,是他用一生践行的承诺。“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为标的5000元的合同纠纷案件,他6次赴现场办理;吃了闭门羹,甚至还要对付对方挥舞的棍棒……执行工作千头万绪,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也是家常便饭,但他24年如一日坚守在祖国边境基层法院的执行岗位上,并以“如我在诉”的精神做到了“求极致”,在一桩桩案件、一件件事情中,锤炼了党性,赢得了民心。鲍卫忠法官虽然故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给了当地的百姓,留给了法院的干警们,这不仅是工作的传承,也是初心使命的传承,更是公平正义的传承。作为基层法院干警,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鲍卫忠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工作方法,以高标准高要求坚持不懈地履行好工作岗位职责,用实际行动为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贡献力量。
鲍卫忠同志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执行法官,以实际行动生动地向我们诠释了对党无限忠诚,对司法事业无限热爱,真正做到了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名优秀的法官,是人民的好公仆,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基层法院执行法官,要树立“匠人”精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刻苦钻研法律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法律规定与法律精神,更要善于总结,及时对自己所办理的案件进行总结与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勇挑重担,辛勤工作,做困难挑战面前的担当人,工作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要勇于担当,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主动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要在学习与实践中汲取营养、提升能力,并转化为做好工作的本领,厚积薄发、有所作为,像鲍法官一样,把自己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当成一部作品去精雕细琢,做到每件事、每句话、每个程序、每个环节都细致周全,养成认真、周密、细致的工作习惯;更要敬畏手中权力,时刻做到 “慎言、慎行、慎独”,规范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鲍卫忠同志直到牺牲前的最后时刻,仍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他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怀、对司法执行事业的无限热忱书写了一份让人民、政府都赞叹不已的答卷。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法官的责任与担当。英模虽逝,精神永存,我们要深入学习英模精神,汲取不竭动力,在日后工作过程中以鲍卫忠同志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捍卫司法的威严,也让人民群众感受司法的温暖,用平凡的坚守诠释司法为民的使命担当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鲍卫忠同志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我们学习鲍卫忠,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目中最重要的位置,但凡人民群众的事儿,当事人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务必要事事尽心竭尽全力;学习鲍卫忠就是要学习他始终胸怀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热忱,扎根祖国边疆基层法治建设第一线,45年如一日勤恳无私奉献,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学习鲍卫忠,就是要学习他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主动担难、担重、担责,卫戍正义,忠勇执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法官”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鲍法官舍小家顾大家,一心只为人民公义,即使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为人民利益竭尽所能。“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需”,用非凡的坚持和付出,做出了伟大的司法业绩。鲍卫忠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继续以鲍卫忠同志为榜样,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法院干警,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司法事业,把爱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勇于攻坚,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振奋的斗志、更坚定的行动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推动全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45年,鲍卫忠法官用他24年的青春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党员,他对党忠诚,保持初心本色,把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全部落实到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作为法官,扎实投身审判执行主责主业,用心用情为民办事解忧,让司法有温度,让正义有分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一名政法干警,要像他学习,可能我无法做到像鲍卫忠同志那样出色,但我深信,只要我有这个信念,用心去做,常怀为民之心,常做为民之事,恪守法律规范,提高业务本领,就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我的贡献。
学习鲍卫忠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我们既要学习鲍卫忠同志“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的精神,也要学习鲍卫忠同志“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想方设法帮助被执行人增加收入,走出困境”“掏心窝子为老百姓办事”的做法,努力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到具体的行动举措中,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里。作为法院的一名执行法官,我将以鲍卫忠同志为动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的干事激情、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执行工作中勇于担当责任、敢于攻坚克难、善于开拓创新,不怕苦、不怕累、不推诿、不抱怨、不懈怠,用实际行动履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在未来执行工作中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一个先进事迹就是一面旗帜,一名优秀党员就是一个标杆,他们是时代精神的传递者,更是我在司法道路上的引领者。近日,通过对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从中深刻感受到了他的“奉献精神”。鲍卫忠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鲍卫忠同志长期扎根基层,被当地群众亲切地成为佤山法治“老黄牛”,他说到做到面对党旗许下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成为了他奉献一生的初心使命。作为法院工作人员,时刻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人民司法为要务,立足岗位职责,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司法能力,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作出积极贡献。
灯火常在,行者不孤。鲍卫忠法官走了,但他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却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的路。
近日,通过学习鲍卫忠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受感动,同时也倍感遗憾,因为他用生命实现了对党的誓言。作为一名法官,鲍卫忠同志扎根西南边陲,坚守在司法一线,用自己的忠心维护民族团结,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群众普法,用自己的耐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几十年的法官生涯里,节假日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村村寨寨是他的办公室,他一心为当事人着想,舍小家为大家,用满腔热情服务群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每一位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他无愧于“时代楷模”的称号!
在学习了鲍卫忠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后,我深受感触。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全身心扑在岗位上,他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事业,奉献给了人民,他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年仅45岁却已两鬓斑白,扎根基层执法办案24年,不惧艰险,不怕困难,矜矜业业,始终走在解决执行难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人民法官,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我作为一名调解员,看到鲍法官“出钱”又“出力”,感触的同时又心生敬佩。我深深的明白,一些案件只有做出这样可爱又可敬的傻事,当事人才能安心,案件才能真正的化解。鲍法官为了人民,为了事业,为了心中的热爱,每一步都走的那么坚实勇敢,无怨无悔。我应该向他看齐,坚定信念,努力做到司法为民,以真心真情对待每一位当事人,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让人民满意的事。
他,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牢记人民法官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他,24年如一日坚守在边疆基层法院。他俯下身子办案,掏心窝子干事,用心、用情为人民办事解忧,真正俯下身子实现“三效统一”,鲍卫忠法官为我们作出了表率。生活中的浪漫、工作中的坚定,让我更真实地了解到,作为一名普通人的鲍卫忠和作为一名不普通的法官鲍卫忠的精神感染力。榜样的力量是震撼的,观看发布仪式后我对司法为民、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坚守底线、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一名法院干警,我认为学习鲍卫忠法官,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要把司法为民的宗旨落实到一个个案件当中,落实到一言一行当中,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人民法院干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