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10期 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发布时间:2023-12-22 10:09:57



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图片

465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

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的批示(2013年1月17日)


466


必须坚持崇尚运动、造福劳动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一勤天下无难事。”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8页

467


  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特别是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不要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这是真正关系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长远大计,一定要抓好。

《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2013年10月23日)


468

  我们强调促进男女平等、发挥妇女在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都是对的,要坚定不移。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中国人一直赞美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这些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强调发挥好妇女在社会上的作用,也要强调发挥好妇女在这些方面的作用。这也十分重要,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

  《始终把广大妇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7页


469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始终把广大妇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7页


470

  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小时候都接受了这方面的严格家教,不要说剩饭,就是一粒米家长也不让浪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节约粮食的内容,应该从小给孩子们灌输,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要加强节约粮食工作,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60-61页


471


  要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倡导时代新风。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13日)


472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20页


473


  要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推动安全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健全公共安全社会心理干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5月29日)


474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官德民风的塑造,这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包含的道理。在引领社会风尚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旗帜和标杆,全体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部都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鞭策自己》(2015年9月11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79页


475


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男女共有一个世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将使社会更加包容和更有活力。我们要努力消除一切形式针对妇女的暴力,包括家庭暴力。我们要以男女平等为核心,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2015年9月27日),《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83页

476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同时,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363页

478

  市民文明素质决定着城市文明程度。“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要看到,目前一些城市乱搭滥建、乱扔垃圾、排队加塞、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现象较为普遍,映射出的是一些市民文明素质不够的问题。文明素质培养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也要从一些小事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2015年12月20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92页

479

  我们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4页

480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6年5月27日),《人民日报》2016年5月29日

481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67页

482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70页

483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0页


484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家庭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34页

485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言,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3页

486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3-284页

487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各方面要满腔热情关心和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4页

488


真情,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需要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来滋养。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真情不虚就是要忠诚老实、诚恳待人,真情不私就是要砥砺品德、刚正无私,真情不妄就是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唯有如此,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才能高尚恒久,才能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亲人、友人、所爱之人、同志之人,也才能铸就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间大爱。我们要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吹遍神州大地,吹进千家万户,给每一个中华儿女带来温暖。
  《在二〇一七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7年1月26日),《人民日报》2017年1月27日

489

  要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推广节能、节水用品和绿色环保家具、建材等,推广绿色低碳出行,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再生产品,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76页

490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0页

491


  现在,农村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天价彩礼让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人“还不起”。一些地方农村出现了“因婚致贫”现象,儿子结婚成家了,父母亲成为贫困户了。乡村是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债,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要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旗帜鲜明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要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约束村民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的行为,引导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54页

492


要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常态化宣讲和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形式,促进群众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要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广扶贫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通过多种渠道,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这也有利于减轻群众负担。要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总结推广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
  《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58页

493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2018年3月8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69页

494

  培养时代新人,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风化俗、形成习惯,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要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68页

495

  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9月10日)

496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78页

497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引导妇女既要爱小家,也要爱国家,带领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在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等方面发挥优势、担起责任。
《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2018年11月2日)

498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在二〇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9年2月3日),《人民日报》2019年2月4日

499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二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90页


500


  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2019年5月20日-22日),《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

501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2019年6月),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33页

502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要认真履行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职责,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创造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2019年7月23日),《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31-232页

503

  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87页

504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2020年2月3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44页

505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惩处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2020年2月5日),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76页

506


  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爱国卫生运动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63页

507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要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10页

508


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1月24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5-6页

509


     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贫困地区蔚然成风。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29页

510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要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19页

512

  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2022年3月6日)

513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研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202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2022年4月24日

514

  要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诚信文化,教育引导资本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信用信义、重社会责任,走人间正道。
《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2022年4月2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20页

515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2022年6月8日),《人民日报》2022年6月10日


来源:《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