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公心”审理每一起案件、以“诚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以“耐心”为当事人答疑解虑、以“细心”审理查明案件事实。天平之上,法律事实细思量,法槌之下,群众利益慎权衡。他们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执着于内心的追求,无畏辛苦。他们用热血、智慧和正义捍卫着法律的尊严和神圣,不断传递出法治的正能量。
坚守初心,逐梦前行!郑州中院推出“每周一星 ”专栏,聚焦法院办案标兵风采,讲述法官好故事,传播法院好声音,传递司法“郑”能量!
“作为法官,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化纠纷、解实事......”在民事审判岗位稳扎稳打的法官赵晓维说。面对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案件事实,她总能迅速抽丝剥茧,精准适用法律,及时回应关切,解决人民群众在诉讼过程中的急难愁盼、堵点痛点问题。
赵晓维,经济法学硕士,中共党员,现任新郑市人民法院薛店法庭副庭长。撰写的多篇调研文章获省级以上奖项,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先进个人。
倾听声音 弱化矛盾促调解
“走进法庭前争吵不休,离开法庭后重归于好。”赵晓维法官说到这个案件时,脸上带笑,眼中带光,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史某和赵某从自由恋爱到结婚,感情一直很好,婚后不久,赵某就生下了聪明伶俐的双胞胎女儿。然而,随着孩子出生后,小夫妻常常因孩子的抚养、教育等家庭琐事发生争吵,久而久之,夫妻两人的矛盾越积越多,双方精疲力尽,最终赵某无法忍受,将丈夫史某诉至法院,要求结束这场痛苦的婚姻。
赵晓维承办该案后,详细了解史某和赵某之间的家庭矛盾后,多次安排双方进行调解。刚开始调解时,史某和赵某一见面便开始争吵,互相指责对方,赵晓维法官耐心倾听、引导,让双方当事人充分发泄情绪,待双方倒完苦水心情渐渐平复后,开始“诊断病因”。
通过调解,赵晓维认为二人近十年的相伴,仅因家庭琐事请求离婚,其矛盾点不大,缺的只是有效沟通。赵晓维采取“背对背”的策略,引导双方当事人回想建立感情的初衷,反思各自存在的问题,并劝说他们要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在赵晓维与二人心贴心的交流、谈心、教育中,史某和赵某终于解开了心结,破镜重圆。
“能让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我真的很高兴。我也是有家有孩子的人,家庭矛盾我也有,作为法官,我当然不能拿法律法条管理我的家庭。婚姻案件屡见不鲜,让我明白既然两个人组建了家庭,就要各司其责,承担各自对应的责任。家是两个人的家,不能一人倾其所有的在为家庭付出,而另一个人却不管不顾,这样的家庭只会矛盾不断。当然,沟通也是有效解决婚姻问题的一把钥匙。婚姻生活难免磕磕碰碰,一地鸡毛亦是生活常态,只要双方不存在根本性、原则性的矛盾,发现问题能及时沟通、就事论事,拒绝冷暴力,婚姻生活才能更加和谐长久,家庭才会幸福美满。”赵晓维深有感触地说。
坚持不懈 解纷息事和为贵
今年2月,赵晓维接到一起商品房预售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该案件原告四人系某小区业主,在如期支付房款后,被告房地产公司却迟迟没有交付验收合格的房屋,在诉求长期没有得到回应以后,原告四人无奈诉至新郑法院。
赵晓维在接手案件后,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出发,认为盲目判决有可能导致企业负担更加入不敷出,影响企业发展,同时对于原告业主来说,若房地产企业问题严重,也会影响业主的入住时间及入住环境。
出于对双方的保护与考虑,赵晓维认为调解化解矛盾才是本案的最优解。考虑到目前客观原因的影响及被告违约确有事实,赵晓维从原告律师入手,从法、情、理三个角度进行沟通,希望原告律师和当事人能够给予宽容,给被告公司时间进行整改。
通过多次微信聊天及电话沟通,可有一名原告坚决不同意调解。赵晓维没有放弃,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多次组织该原告与被告进行调解,均未达到满意的结果。
在赵晓维正犯愁怎样平衡考虑各方利益的时候,原告律师打来电话,称最后一个原告也同意调解了,听到这个消息的赵晓维终于放下心来。最终,原告四名业主和被告房地产企业达成调解,被告于约定时间保质保量交付房屋,原告不再主张违约金等事宜。
零距离送达 线下送达提质效
郑州某物业公司因多名业主长期未缴纳物业费而将业主们一纸诉状诉至法院,赵晓维接手了该案。因案件被告当事人数较多,大部分业主电话打不通,使用邮寄送达一方面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支出,另一方面因当事人拒不配合签收等情况发生,延长了送达的时间,使得案件审理时间变长,送达任务难以完成。赵晓维在确认案涉小区的地址后决定进行线下送达。提前与物业公司沟通后,商议由物业服务人员进行带路,法院工作人员根据业主实际居住地上门送达。这样既保证其程序合法性,也保证诉讼流程的快速推进,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和息诉服判都有重要的意义。
“每个案件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情感,事实之中都有着难解的缘由,案件的处理结果更是关系到每个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必须慎之又慎。”赵晓维说,“作为法官,我们要善用理法,懂得与当事人沟通,对当事人有感情,切实为当事人办实事解难题,盯紧当事人们的‘急难愁盼’,才能真正做到化干戈为玉帛。”正是她这种求真务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细致认真的态度,像春风细雨,流入到每个当事人的内心中,让接触到她的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