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每周一星 | 康译方:让法言法语成为温言暖语

发布时间:2023-10-14 10:07:10



康译方,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进入巩义市人民法院工作,现任回郭镇人民法庭负责人。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宣传调研标兵、优秀党员。

融情于法,让法治深入人心

“办案子不能足不出户看卷宗,要多和当事人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多和群众交流,了解当地民俗;多和其他法官交流,锤炼出精准的判决”,这是康译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办案过程中,对待当事人的每一通电话、每一次会见,康译方总是耐心地释法明理,用通俗的语言、温润的言语,力求让每一位当事人知悉法律的规定,理解判决的逻辑,体验司法的温度。

“为你们点赞,调解结果我们很满意,这要是打起官司,肯定很麻烦”,2023年6月,孙某驾驶两轮电动车,由东向西沿回郭镇人民路行驶时与清西村路口由北向南步行的柴某相撞。后柴某被送往巩义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经巩义市公安交警大队事故认定,孙某对此次事故负主要责任,但双方对赔偿事宜一直达不成一致意见,最终引发纠纷。了解情况后,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康译方驱车到清西村对案件进行调解,通过“背对背调解”分别对双方当事人做工作,用唠家常的方式跟对方讲清楚法律的相关规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其分析利弊,双方由刚开始的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到最后握手言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这仅是康译方工作中的一件缩影,多年来,她心中时刻牢记“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有把人民服务好,人民真正满意了,法律才真正得到正确的适用”这一标尺,她也用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这一宗旨,并为之自豪骄傲。

学而不厌,让专业能力成为底气

参加工作以来,康译方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她明白法官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岗位,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就没有审判案件的底气。对此,她在工作之余,常常抽出时间撰写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不断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她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法律书籍,在看到一些典型案例之后,也常常会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在她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她将学习视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生活。

2023年5月,康译方来到巩义市人民法院回郭镇人民法庭,原本在行政庭工作的她来到回郭镇法庭之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遇到不好处理的问题,会与其他法官积极沟通。康译方说,“作为法官,要想做到公平公正,就必须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撑起法律的脊梁,让人民信任法律、遵守法律。”

担当尽责,让法律照亮社会的每个角落

作为一名法官,康译方经常提醒自己每一个案件的结果都关乎着当事人的生活,关乎着公平正义能否得到践行,因此要努力办理好每一个案件,处理好每一件事情,让当事人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除了干好审判工作,康译方还多次到学校开展法治教育,让法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针对辖区一起土地使用权纠纷,康译方主动和政府部门联系,和村委工作人员、民调员一起座谈,认真听取争议双方的意见,针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现场答疑,引导双方通过合理的方式处理矛盾,最终形成化解方案,避免纠纷成为诉讼。她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也让法律的光照亮各个角落,更让法理温暖着群众的心。

天平在肩,责任如山。作为一名法官,康译方说:“法律有力度,更有温度。我们要把法言法语,变成温言暖语,要让老百姓听得懂,感受得到。未来,仍会矢志不渝地投入到司法为民的使命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