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每周一星 | 刘冰泉:点滴工作展形象 细微之处显公平

发布时间:2022-09-21 09:46:56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公心”审理每一起案件、以“诚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以“耐心”为当事人答疑解虑、以“细心”审理查明案件事实。天平之上,法律事实细思量,法槌之下,群众利益慎权衡。他们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执着于内心的追求,无畏辛苦。他们用热血、智慧和正义捍卫着法律的尊严和神圣,不断传递出法治的正能量。

    坚守初心,逐梦前行!郑州中院推出“每周一星 ”专栏,聚焦法院办案标兵风采,讲述法官好故事,传播法院好声音,传递司法“郑”能量!

    刘冰泉,中共党员,郑州高新区法院四级高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庭庭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数十年如一日,工作中勇担重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案件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带领全庭同志克服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审判任务。2019年至2022年8月,民庭四名员额法官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8681余件,连续四年在法院年度考核中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审结案件6461件,连续多年被评为法院先进工作者和“办案能手”,并三次被上级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为全庭干警树好了标杆,立好了榜样。

    再忙也坚持学习提高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法院收案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在前列,而民商事案件又是重中之重,民庭承担的办案压力可想而知。再忙也不能放松学习,要把终身学习,做一名知识型、学者型法官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丰富知识、提高本领,做到准确娴熟运用每一个法律条文,不错判、漏判、误判,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刘冰泉同志对全庭干警也是对自己的要求。“这两年出台的新法律法规比较多,不及时更新知识库就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需要”,因此,在不断加强自我业务学习的同时,每周他都会定期抽出时间,组织全庭干警集体学习,通过总结审判工作经验、评析案例、学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探讨疑难问题等方式不断完善干警的知识结构,提高干警的司法能力。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民事案件的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刘冰泉同志时时将最新的司法参考意见传达给全庭的办案干警,以学习促审判、用学习理论创新成果,把学习作为指导审判、推动工作有效途径。他刻苦钻研审判业务,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总结审判工作经验,指导审判实践。他所撰写的《公司诉讼研究》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司诉讼课题组部分采用,《以经验法则判断证据》、《票据被除权后的权利救济》、《票据上的表现代理》被人民法院报采用。

    能让老百姓满意 再累也值得

    在庭长刘冰泉的带领下,民庭2019年审结案6686件,2020年审结案件4454件,2021年审结4871件,截止2022年8月,已审结案件2670件。对他来说加班开庭、调解已成常态,八小时之外、工作日之外撰写文书已成惯例。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累那是不可能的,但再累他都用心办好每一个案件,做到对当事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案件负责。2021年年底,四个农民到一家酒店要账,钱都不多,几万块钱,都是农民卖菜的菜钱、油钱、肉钱、煤气钱,但酒店关门了,没办法,到法院起诉了这家酒店。刘冰泉经过多方查找,找到了这家酒店的开办人,但开办人称三年前已将酒店转包出去了,而且转了好几手,具体经营情况,开办人也不知道。后经过法官会议多次讨论,一致认为,酒店的名称以及酒店开办人一直没有改变,作为送货的农民不可能知晓酒店的转包情况,从法律规定、交易习惯、公平公正的角度,刘冰泉依法判决开办人应当承担责任。四个农民对法院的判决很满意。群众面前无小事,法官正是因为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冷暖,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

    立足本职勇于担当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当事人不信任法官,对诉讼结果的公正心存疑虑,猜疑法官,甚至产生一种不闹事解决不了的认知。一旦法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无情,机械办案,对于法院及法官的形象、甚至于司法的公信力都是一种破坏,因此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更多的是要依法循理,善解人意,来消除当事人的戒心和猜疑。

    刘冰泉同志曾审理过这样一起案件。有一位老人,为一家企业维修设备多年,手中只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维修清单,老人主张了近五年四十多万的维修费。该案一审作出二次判决,二审二次发回重审,老人对判决仍然不服,准备去北京上访,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棘手的案子,审理不好很容易“引火烧身”。刘冰泉主动担当,自愿接收了这个案件。一接手案件,他就梳理所有的证据,对老人为企业维修设备的事实,被告并无异议,只是对凭证存疑。他带着书记员、老人三次去被告单位,清查了被告数千份凭证,固定无异议的证据,筛选出存疑证据,经过庭审质证,做出了判决。看到法官做了这么多工作,老人很感动,表示无论判多少,老人都不再上诉了;虽然被告上诉了,但在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后,被告自动履行了义务,为双方近三年的纠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耐心诚心细心促和解

    法官既是法律的工作者,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平息家庭纷争,缔造和谐社会者中的一员。高新区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多,法官工作量大,有时候一天就要连续开几个庭,急着送达、急着开庭、急着写判决被笑称法官的“三急”。“在两造冲突中找到平衡点,发挥创造力,灵活办案,将司法正能量融入到案件调解中,才能取得最佳的司法结果。再急也要保持耐心,调解、答疑等工作不能忽视。”

    在亲弟弟告亲姐姐、继母房屋过户一案中,其父亲去世前立下遗嘱,将其房子给儿子。继母想要房子,拒不过户,而原告仅想拿回他父亲那一部分,并非想独占房子,由于当事人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找到矛盾的症结所在,继母拿出部分补偿款后,房子归继母,圆满调解了案件。三方都很满意。

    恪守清正廉洁 永葆法官本色

    “法官是清贫的,虽没有豪华的房子,没有像样的代步工具,也不能让家人毫无负担地去享受物质生活,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一定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对得起良知、经得起考验。”这是刘冰泉同志对自己的告诫。郑州高新区法院辖区企业较多,涉及案件的标的动辄百万、千万,法官面临的诱惑也可想而知。权力是把双刃剑,欲望是最深的陷阱,刘冰泉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在法院20多年工作生涯中,他始终摆正自己位置,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谨慎对待手中的权力,小心翼翼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安安分分做好工作,干干净净办好每个案件,自觉抵制金钱物质诱惑,带头加强廉政学习,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约束家属,为干警做好廉洁自律、洁身自爱的表率。同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时常对干警扯袖子、咬耳朵,教育部门干警认清和防范不良作风的危害,自觉克服侥幸心理、变通心理,不打“擦边球”、不碰“高压线”,以敬畏之心使用手中的权力,守好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