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019年11月选调入金水区人民法院,至今已办理案件将近1800件。她用优秀的工作成绩,捍卫着司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公平的重任;她用灵秀的双手,敲出了正义的回音。
心怀正义,温情司法,追求公正同时力促社会和谐
2021年,当事人张某一纸诉状将自己楼上的邻居王某告上法庭,原因是2019年11月原告发现自家天花板漏水严重,导致客厅及卧室过道天花板多处受损、起泡脱皮,地板砖也因为漏水变色。张某遂找到物业查看情况,经检查发现是楼上王某修改管道所致。而王某因长期在新疆工作已将房屋出租。张某与王某多次沟通维修和赔偿事宜均无果,物业、社区等也多次介入组织调解,但双方均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张某无奈提起诉讼。
案件由康熙承办。康熙认真阅卷,对案件情况进行摸底了解。虽然原、被告双方分歧较大,但不管是物业还是社区,都没能使双方达成合意,但康熙并没有放弃调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康熙深知邻里是社会的细胞,邻里关系和睦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任由双方矛盾激化,不顾个案具体情况机械地给出判决,最终只会给原被告之间的关系蒙上一层阴霾,增添更多冷漠。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法官责无旁贷。
除了通过阅卷、询问当事人了解案情外,康熙还找到第三方物业公司了解事情具体情况,试图从侧面寻找双方达成调解的突破口。为了能够和谐化解纠纷,康熙前前后后给双方当事人打了十多个电话,几次联系原被告沟通,从邻里关系讲到法律责任,一字一句,为他们剖析案情,释明法理,耐心劝导,提高达成调解的可能性。双方当事人被康熙真心实意的态度和诚挚耐心的调解所打动,化干戈为玉帛,纠纷最终以一纸简单却又温暖人心的民事调解书结束,被告当庭将赔偿款支付给原告。双方当事人都对康熙十分感激,说正是因为多了一个好法官,才又多了一个好邻居。
民事案件是与人民群众联结最紧密的案件。康熙深知,每一起案件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以来,康熙坚持在依法的前提下,尽量多运用调解这种更具温情的方式去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特别是涉及到当事人亲情、邻里情的纠纷。她相信,解决矛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司法调解的力度。
通过多年工作积累,康熙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处理案件思路。她善于各个案件分繁简、分阶段处理,在诉讼各个阶段运用不同方法,诸如借助案例法、换位思考法、互动调解法、亲情呼唤法等,认真听取当事人诉求,耐心细致给当事人做工作,在司法普法的同时,使许多案件彻底得到了解决,既提高了审判效率,节约了诉讼成本,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再多的审判经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康熙法官说。
“康法官,啥也不说了,你给我说了这么多掏心窝子的话,我懂了,我愿意和原告调解,现在就把钱转给她。”
这是一起租赁合同案件,原来,原告与被告是租客与房东的关系,原告提前退租时对房屋进行了打扫,但对房中的部分物品造成损坏未及时赔偿,房东因此拒绝退还剩余租金及押金。双方多次沟通不畅,以致矛盾加深、对抗升级。后原告将被告起诉至金水区人民法院,要求退还租金和押金。康熙阅卷后认为,虽然该案诉讼标的额不大,但是矛盾已然激化,简单一判了之,会让双方当事人对彼此的不良情绪加深,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投射到他们双方以后遇到的其他房主和租客身上。面对这样的情况,康熙选择一遍一遍地给双方当事人打电话进行沟通。在康熙一次又一次诚恳地劝说下,双方当事人都被康熙的付出所打动,最终同意调解。原告赔偿被告损失,被告将剩余款项转给了原告。
人民法官为人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康熙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谨慎对待每一起案件,无论案件标的额大小、无论案情繁简,她都用心揣摩、仔细研判、依法处理,努力让每一起案件经得起法律衡量。康熙知道,要审理好案件,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丰富的法律知识,所以她十分注重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新法新规,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她也坚信,要处理好案件,在依法履职的同时,还要心怀善意、有同理心,能够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想办法、解决矛盾,所以遇到不懂法的当事人,她会耐心讲解法定程序、释明法律规定;遇到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她会用心倾听、适当共情安抚;遇到态度强硬的当事人,她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引导。善思慎行、至善致远。康熙相信,这些善意虽微如细流,但若绵绵不绝,终会汇成汪洋、浸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