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干练,几分沉稳,讲起案件思路清晰,做起群众工作细致入微。9年的法官生涯,杨松华以笃定的法治精神和朴素的为民情怀,崇德尚法、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热忱为民。身处人民法庭,他始终认为,法律条文不是生冷僵硬的,法官要通过审判工作,架起大众与法律的桥梁,让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变的是任务压力 不变的是法治初心
2009年1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杨松华考入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2012年9月又考入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法院,2013年3月被任命为审判员。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刻,杨松华郑重地在日记中摘抄下这样的诗句,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你静静地听,听世间那些悲欢;你默默地看,看穿了真相与谎言;你用心思辨,辨出了丑恶与良善;你写下公道,公道就在字里行间。”
在杨松华办公室的墙角,经常放着一小袋生花生。很多时候,他上午要开五六个庭,并且下午还要接着开,错过午饭时间是常事儿。因为长期的饮食不规律,杨松华患上了胃病。“大家都这样,我也习惯了。顾不上吃饭的时候,我吃把花生,既能顶饱也能养胃。”
如果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原则,那“查得清事实证据、拿得准法条适用、读得懂群众内心、化得了矛盾纠纷”就是杨松华学思践悟出的司法能力。2019年10月被任命为南曹人民法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先进工作者”,其所带领的团队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办案团队”。
办的是案件 守的是民心
2018年原告李某在出生的时候,因医院的过错,导致其脑瘫,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终身护理。突如其来的横祸让这个原本生活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原告的父母为了给儿子治病,四处寻医,欠下高额医疗费用,精神受到巨大打击。
在组织调解时,原告的母亲听到被告不能满足自己的条件时,情绪失控,言语相逼,对任何人都失去了信任,甚至怀疑法院和对方串通起来对付自己,给案件审理带来了很大困扰。在鉴定程序中,所选择的上海、武汉两家鉴定机构均因原告的父母与鉴定人员发生争吵,造成了退卷。
为了安抚原告母亲的情绪,引导她早日走出误解和偏执,杨松华总是停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倾听,并设身处地替她出主意、想办法。“有一次,她在我办公室说着说着就嚎啕大哭起来。我能感受到,她为了儿子四处奔波,已经身心疲惫,到了崩溃的边缘。”杨松华回忆说,“那个时候,我没说一句话,认真听她把心里的苦和委屈都说出来。”在他看来,绝大多数当事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情绪激动,通常都是因为委屈和无奈。
一次次倾听、一遍遍答疑,杨松华用耐心倾听和理解尊重赢得了这位母亲的信任,最终使案件得以顺利审结。当拿到100多万元赔偿款时,这位母亲感动得泪流满面。
面对的是企业案件 背后的是发展大局
能走进地头、坐上炕头听民意,更能融入企业、提质增效促发展。杨松华带领南曹法庭推出“订单式”法律服务,“目前,156家相关企业中已有93家进行变更企业名称或注销,有40家承诺进行名称变更,其中18家出具了更名的承诺函。”2021年9月28日,杨松华收到了河南知名企业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大力支持公司知产维权,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感谢信。
南曹法庭自2019年5月起管辖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金水区等七个区(市)诉讼标的额50万元以下的有关著作权、商标权纠纷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及上述区(市)的知识产权刑事、行政案件,是郑州市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化审判基地之一。宇通客车、UU跑腿、蜜雪冰城、玉凤床垫等众多知名企业都在法庭管辖范围内,案件类型中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的非常多,2020年法庭受理并办结企业知识产权案件1291件。通过巡回审判、走访座谈,“把脉”企业司法需求,提供精准化订单式法律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南曹法庭作为最贴近群众和企业的基层法庭,通过巡回审判、走访座谈,对企业精准把脉,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既有效解决知产侵权问题,也能结合案例开展普法教育,效果良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许辉猛教授这样评价。
一路走来,杨松华的每一个脚印都镌刻着为民的信念、创新的激情和奋斗的艰辛。他说,当法官是他这一生无悔的选择,他愿用坚定信念在繁杂的案件中恪守司法公正,愿用为民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