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这个说起来简单的词却让张丽彩开启了在法院、在调解岗位的全新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调解成了两起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让她热爱上了调解工作。因为热爱,早年在企业工作从未接触过调解工作的张彩丽,格外努力;因为热爱,她不断学习,个人的调解能力也越来越突出,在乡镇的调解员中慢慢也有了一定的名气。付出与收获往往是对等的,后来她被巩义市人民法院邀请成为了一名驻站调解员。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张丽彩兢兢业业、风雨无阻,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300多起。因为不是专业出身,张丽彩就更加努力学习、手不释卷,抓紧一切缝隙的时间,自学了婚姻法、继承法等与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仔细研究法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调解员常用的基本方法,但“以法辅之”是调解的基础,她说只有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面对当事人询问调解结果是否符合法律时,她才能斩钉截铁地回答:“是,当然!”
吃苦耐劳也是张丽彩的标签之一。她曾自豪地说自己走遍河洛镇的三十多个村子,几乎每天都在下乡。面对联系不上当事人的情况,她到村里找、到家里找、到工作的工厂里找。在她的努力下,许多当事人感受到了她的用心,甚至有的已形成多年的纠纷,调解数次无果,但在一天早晨在摩托车棚里很快就达成了和解、当场返还欠款。她说,其实很多纠纷来源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有抓住问题的根源,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赢得对方的认可,就会避免小问题变成大纠纷,让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
张丽彩的调解工作离不开同理心。有次周末她到单位取东西,碰到冒着雨过来的当事人,张丽彩主动带他去办公室避雨,了解情况,知道他是从四川过来的之后,更是加班加点帮他化解矛盾维护权益。“不能让人家那么远白跑啊!”问起她当时的想法,她说,“换位思考,去外地办事不容易,何况住旅馆也要钱的,能让人家少花钱少费点时间尽快办完事儿比什么都强。”经过她的调解,双方当事人当场和解、快速返还了欠款。当事人十分感激,说要给她送锦旗,她坚决拒绝:“我要的不是名,是公平正义。买锦旗的钱拿去多吃几份面吧,算我请你的。我希望外地人到我们这来处理经济纠纷,亲身体会到的是巩义的和谐友爱和公平正义,让起诉止于调解,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巩义良好的营商环境。”
“除了她,真不知道还有谁能调解成功!”同事们提起张丽彩调解的一起残疾人离婚纠纷案件赞不绝口。面对一起智力不全者和聋哑人的离婚纠纷,两家情绪激烈对立,细心的她发现一同前来要求离婚的夫妻两口却相伴在一起。她首先考虑到的是申请离婚者双方他们要求离婚是不是自己的真实意愿。通过文字、肢体等多种形式的沟通询问,明确了双方意愿,夫妻和睦相处不吵不闹,身为聋哑人的丈夫甚至明确写出“不离婚”三个字;然后从当事人的家庭生活、婚姻状况及经济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了解到双方房产和经济收入充裕,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离婚诉讼是受到了外力的干预。原来,这起纠纷并不是单纯的夫妻间矛盾导致双方来到法院,而是两个家庭关于财产约定产生了矛盾。丈夫家房子出租的租金原本都由丈夫的姐姐掌握支配,妻子的父亲却有些贪心,想通过牺牲亲生女儿的幸福,用离婚的方式来分被告的房产,换取他的利益,眼看这一段难得的姻缘就要断送,张丽彩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果断申请改“离婚纠纷”为“夫妻财产约定纠纷”,转移了矛盾着眼点。最终经过她权衡利弊、理性分析、耐心解说,夫妻双方家人终于同意在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前提下达成和解,租金归夫妻双方及儿子三人共同所有、平均分配,双方家人仅作为保管人且不得挪用、侵占分得的资金。
从毫无法律基础到巩义市政法十佳调解工作者,张丽彩凭着一腔热情从基层里来到基层里去,千方百计为群众解纠纷“死结”,春风化雨般为群众排忧解难。她常说调解员干的是一份非常光荣的工作,用着最便捷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帮助群众解决纠纷,排忧解难,自己要干到群众都不需要她才能停止。张丽彩说,每次看到双方达成协议或握手言和那一刻,就是她最高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