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身边的榜样 | 耿媛媛:用青春擦亮法徽

发布时间:2021-03-18 09:34:22


    十三年前,她还是个刚从校门走出的青涩学生,带着懵懂与憧憬走进郑州高新区法院,经历10余年探索和历练,她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与对司法审判事业的热爱,书写着无悔青春画卷,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从审判员到刑庭副庭长,在这里,她留下了最美的芳华。

    她就是郑州高新区法院刑庭副庭长耿媛媛,外表瘦弱,眼神清澈,如果更深入的了解她,你会发现,在多年刑事审判工作的历练和打磨中,使她讲起话来干脆利落,思维清晰,掷地有声,表面冷静威严,却又心思细腻,温情备至。

    沉稳干练、明辨笃行是她的工作风格

    “这几个被告人、受害人有争议案子,大家分工把难点疑点梳理出来,这周就排开庭。”耿媛媛向书记员一番交代后回到办公室,拿出笔记本,记录着已审结案件的情况。坚持做办案笔记,是她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从每一起她办结案件中提炼总结经验,归纳同类型案件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有意识地记录新类型、有争议案例,10余年,她的工作笔记本已厚厚一摞,每一本翻开都工整有序,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刑事案件无小事,办的不仅是案件,也是别人的人生。”这是耿媛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总是以此鞭策自己,要求自己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作为刑庭副庭长,她所审理的案件里不乏新类型案件、“硬骨头”案件,有些案例,郑州之前并没有先例,面对这些情况,她就会翻阅大量相关的法律资料,参照其他地区法院的审判经验,并学习相关的行业知识,凭着这股韧劲儿,她审结了一起又一起疑难案件。

    她办理的案件上诉率很低,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在法院工作的十余年,她先后荣获“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庭审能手”、“办案标兵”、“三八红旗手”、“个人三等功”、“郑州市公务员通报嘉奖”等各类荣誉表彰。

    重大涉黑案审理中勇敢担当 不辱使命

    面对繁重的审判工作任务,尤其是遇到重大涉黑案件和疑难案件,耿媛媛从不退缩,迎难而上。

    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年,作为刑庭副庭长的耿媛媛,深知肩上责任重大。由她作为主审法官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潘某某、刘某某、李某某等19人涉嫌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案。

    该案案情复杂、证据庞杂、卷宗繁杂,如何全面查明事实、准确适用法律,是办理该案的难点。为确保程序不出错、细节不遗漏,耿媛媛加班加点,认真查阅300余本卷宗,仔细做好每一个笔录,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积极协调专业法官会议讨论召开庭前工作会议,固定争议焦点,解决程序性问题,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该案于2020年7月7日公开开庭审理,8月7日进行公开宣判,由于庭前准备充分,措施得力,一审判决十分顺利,庭审及宣判过程也秩序井然。该案的审理有力打击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领导高度赞扬。

    未成年案件审判中的社会担当 守护彩虹

    耿媛媛除了审理普通刑事类案件,她还是一名少审法官,对于未成年犯罪,她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她认为,对于普通刑事案件而言,每一份判决都代表一次终结,但少审案件,每个案件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当看到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她都痛心不已。面对他们稚嫩的脸庞,她觉得自己不仅是一名法官,更是一位母亲,她内心深处强烈的责任感告诉自己,一定要帮这些迷途的孩子找回正确的人生方向。

    她办的一起少审案件中,被告人王某犯罪时刚满17岁,读高中二年级,在学校被同学欺凌时,一时冲动,拿着刀子捅了被害人,经鉴定,被害人孙某所受损伤程度已构成重伤。被告人和被害人本是同学,双方父母也都很熟。但是事情发生之后,被害人重伤住院,被告人王某被关在看守所,双方家庭都无法承受,几乎反目为仇。

    耿媛媛考虑到王某正处于高考前的重要阶段,本着教育和挽救的目的,积极组织双方调解。第一次调解,双方大吵了起来,还差点大打出手,后经过耿媛媛多次调解,耐心、细致的劝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双方家长终于心平气和的坐了下来,最终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握手言和,孙某一家为王某出具了谅解书。

    高新区法院以此案例为原型,拍摄了反映校园欺凌普法微电影《守护彩虹》,电影中的女法官就是耿媛媛的真实写照,在各中小学放映后,深受欢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接受了法治教育。该部微电影屡次获奖,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评。

    对于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耿媛媛始终认为,帮教比审结更重要的,是如何挽救失足少年,如何减轻他们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回归社会,都是少审法官应该思量的。

    勤学善思、勤于笔耕  审判之余的思考者

    繁忙的工作之余,耿媛媛勤钻研、善积累,先后撰写了多篇论文、案例分析。尤其她撰写的《轻伤害案件在诉讼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司法建议》荣获河南省第十一届公检法司论文评比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刑事速裁程序设置的建议—以H市基层法院速裁案件的审理实践为依据》一文荣获全国法院第27届学术论文三等奖、河南省法院系统第11届学术论文一等奖;写作案例《酒后乘坐出租车半路被司机“遗弃”,让司法审判做正能量的守护者》被省级、市级法院选作优秀典型案例公开发布 ,对此类案件的社会导向起了积极作用。

    “全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平时两个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帮忙照料的,免去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作为一个母亲、妻子,她对孩子、对家确实有所亏欠,但是作为一名法官,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入职时的铮铮誓言。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今年是她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她用十余年的青春执着追求着对审判事业的热爱,那些平凡又充实的日子,写满她青春的誓言,演绎着她别样的芳华,她依然坚韧前行,用热爱与奉献,公平与正义,责任与担当擦亮了胸前的法徽。

    来源:高新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