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郑州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郑州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季通报了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有关情况,郑州中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庭长高志强发布了6起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由郑州中院宣教处处长、新闻发言人张帆主持。
2019年,郑州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和省法院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积极推行“僵尸企业出清”“网上立案”“随机分案”“电子送达一体化平台建设”“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等多项措施,从根本上改善了营商环境评价的相关指标,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去年,郑州中院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8年度国企改革攻坚工作先进基层单位”,郑州中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被最高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去年以来全市法院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工作情况:
一、党组重视
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郑州中院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李志增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29个相关庭、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中共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并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月例会、月通报制度。按照郑州中院党组要求,全市14个基层法院均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力推进郑州两级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二、全员参与
营商环境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软实力和竞争力。郑州中院将营商环境知识纳入党组、审委会和法官教育培训的学习内容,引导全体干警切实增强优化营商法治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牢群众至上、企业至上、尊重市场主体、尊重法律规则的强烈意识,树牢人人是营商环境、案案是营商环境的工作理念,提高政治站位,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发展、服务营商环境。
三、创新举措
郑州中院根据全市法院工作实际,从与法院工作密切相关的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保护知识产权等指标入手,制定优化全市营商法治环境措施十五项:一是畅通立案渠道,减少群众诉累;二是强化案件节点管理,严格审限压缩办案周期,从而降低案件平均办理天数;三是加强对司法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全面提升质效;四是严厉打击不诚信诉讼行为,遏制假诉滥诉现象,营造诚信氛围;五是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联动,对被执行人进行全面限制,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形成执行合力;六是建立深度合作的府院联动机制,及时解决破产审判中的税收、社保、费用保障、资产处置、登记注销、信用修复等困难,提升办理破产案件效率;七是对破产案件进行繁简分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压缩审理周期;八是建立企业识别机制,对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进行综合识别是否具有挽救价值,以提高破产案件重整、和解率;九是加强诉调对接,快速妥善化解争端,及时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十是惩治非法借贷,防范非法行为合法化,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强化诉源治理;十一是加大对重复、恶意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赔偿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以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十二是针对相关审判中存在的行政单位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加强司法建议,促进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十三是推动构建政务服务+诉讼服务“一网通办”大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审判、执行工作效率;十四是及时网上公开与营商环境有关的指标数据,以公开促公正;十五是针对各级营商环境评价填报工作,认真分析、积极准备,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四、取得实效
2019年度,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诉讼案件310879件,已结案件293096件,未结案件17783件;案件结收比101.12%;全市两级法院结案率94.27%。与去年同期相比,新收案件增加65912件,已结案件增加76039件,结案率上升3.11个百分点。中院机关综合案均审理天数53.42天,同比减少32.17天, 基层法院综合案均审理天数51.65天,同比减少17.36天。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法院共收到网上立案申请25046件,通过网上申请共立案13111件。
五、提升评价
2019年,郑州中院参加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1次、省发改委组织的2次、市发改委组织的2次,自贸区组织的1次。其中,省发改委组织省辖市营商环境价评的报告显示:郑州中院负责的“办理破产”“执行合同”及“保护中小投资者”三个一级指标均在全省排第一。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先进,找准差距,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提升郑州法院营商环境各项指标。
六、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郑州中院将按照今年郑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政法委关于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的要求,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抓好以下8个方面具体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评价相关指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统筹推进建立深度府院联动机制;二是推进设立破产援助基金;三是推进全市“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建设;四是推进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五是推进“找人查物”协作机制建设;六是推进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七是加快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八是推进建立投资者与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之间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