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平,郑州中院行政庭员额法官,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2019年被评为年度办案标兵,曾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全省行政审判工作先进个人、郑州市十大优秀法官,五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中的这个名句,魏丽平法官在求学时期就常常将之作为勉励自己苦读上进的哲言。她常说,人生其他阶段又何尝不是如此?苦乐乃人生的常态,工作、生活皆是如此,故谓之“苦乐人生”。下面是她分享的工作经验和心得。进个人、郑州市十大优秀法官,五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自2006年公考进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十三年来,她兢兢业业耕耘在行政审判事业中。记录她人生历程的注定是那一个个案号、一次次庭审、一份份文书和一本本卷宗,还有当事人一张张或喜或悲的面孔。虽然青春悄然而逝,但欣慰的是她从未敢蹉跎人生,平均每年200多件、多时达300多件的案件量,充盈着她紧张而忙碌的法官职业生涯。她说:案山卷海、矛盾重重,这就是我们法官的战场。尤其2015年行政诉讼法修改后,每年的行政案件量较之前翻倍还多,她尽职尽责,从未懈怠。作为法官,她始终将“法律是公正与善良的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信条,谨小慎微,忠诚地履行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权,竭尽所能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在享受法官职业荣光的同时,接受她所有的苦乐酸甜。
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里干得了这个,就顾不上那个。要想高质量地完成大量案件的审理和裁判,就必须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因此,办公楼里常常有她早来晚归、挑灯夜战的身影,啥时候见她都是步履匆匆、无暇其他,干工作从来都是雷厉风行、快人快语。她常常被丈夫调侃为“甩手掌柜”,顾不上孩子和家务,感恩的是有公婆及丈夫的默默付出和大力支持。所以她说,组织给予的沉甸甸的荣誉,一多半都是家人的功劳。
公正与效率是司法永恒的主题。法官手中的裁判权,攸关他人性命,关涉他人财产、安全、幸福等等重大权益,容不得半点差池。要想确保案件裁判的公正、合法,除了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外,她认为更重要的是法律专业知识和对法律精神的深谙和践行。“学海无涯”,法律知识浩渺如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新的法律法规不断涌现,裁判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终身学习成为她时刻秉持的理念。固然有七年法律专业学习的积淀,但是她深知这远远不够,案件各式各样,纠纷纷繁复杂,一个新类型案件,适用什么样的裁判规则,通过查阅大量的法律法规、法学论著,找到最切合个案的裁判思路和结果,成为了她的家常便饭。她深知“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因此,她广泛涉猎各科知识,积累社会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在办案中能够感同身受、触及人性,在找到最佳裁判结果的同时,积极说服当事人理性取舍、适时接受法院调解,及时达成和解,实现纠纷的协调化解。在她办结的一起涉采矿权纠纷中,她一次为原告协调1300万元,促成实质争议彻底解决,原告撤诉结案。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如何保障审判质效,魏丽平法官说,严格落实好中院党组的考核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好,就能实现案件的高质高效。当然,她也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一是“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办事不拖拉,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虽然法官手里同时间会有很多案件,但对于每一个当事人而言,他的案件却是他的唯一,他都会想今天开庭了,明天或者后天法官就应该做出判决。所以法官要理解当事人的急迫心情。二是坚持“第一时间原则”。第一时间收到原告的起诉状、第一时间向被告发应诉手续,第一时间送达答辩状,第一时间排期开庭,第一时间合议研究,第一时间撰写文书、会签、打印、送达,第一时间归档移转,每个环节都坚持“第一时间原则”,办案用时大大缩短。三是“专业的才能高质高效”。法官职业要求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精神,尤其对于自己从事的审判专业领域更是如此,要不断学习、积累、钻研和提升,在专业领域做到极致,遇到过的问题和案例多了,自然就游刃有余了。四是集思广益、多方求解。对于疑难复杂案件,充分运用法官专业会议、请教其他法官等多途径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避免因自身知识和思维局限而消耗办案时间。
调研工作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官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多少个孩子睡熟后的夜晚,成了她电脑前撰写论文和调研案例的好时光。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困惑和思考,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总结审判经验和裁判思路,她撰写的案例、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多次获得最高法院、河南省高院的奖项,发表在核心期刊,其中关于强拆后赔偿问题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案例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优秀行政审判案例、被河南省高院评为全省第7号参考案例。
魏丽平法官说,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乃人生三不朽,自己将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行,恪尽职守,为民司法,实现人生的价值,践行好法官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