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余学锋:“父亲是我依靠的大山,长大后,就成了你”

  发布时间:2019-09-12 16:04:38


“小时候,法院门口那条宽阔的马路不知走过了多少年……”,余学锋说,父亲曾经是省高院的一名法官,小时候,父亲经常一早起来送她上学,放学后她就陪父亲加班,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她见过父亲耐心细致地调解案件,见过父亲查阅案件材料的认真劲,也见过父亲伏案写判决的身影……那时候,她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像父亲那样的法官。大学选择专业时,余学锋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法学专业,毕业之后走进了金水法院,开启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自进入法院的那一刻起,余学锋就将父亲的教导牢记在心:作为法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将公平正义放在第一位,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是根本。2007年,余学锋调入当时的少审庭工作,父亲更是天天提醒她,她的工作可能会关系到一个孩子的一生,处理每一起案件时不仅要认真负责,还要考虑孩子的将来……父亲的言传身教成了余学锋的“工作指南”。

余学锋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已经翻烂的,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工作日程的记事本,这个记事本见证了她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全过程。她白天忙着开庭、调解,晚上加班起草判决书。因为面对的是失足少年,她更是倾注了所有的爱心和耐心,庭审中她公正司法,庭审后对失足少年耐心教导,积极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同时,有选择性地邀请合适成年人及心理咨询师参与,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正确的引导,排解他们的焦虑心理,帮助他们打开心结。针对未成年人的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根据不同的未成年人特点进行量刑,挖掘他们的犯罪根源,从而达到了对未成年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处罚目的。

去年,余学锋承办了一起多被告人案件,涉及犯罪嫌疑人共计32人,其中包含多名未成年人和大学生。他们初入社会就入职了一家诈骗公司,因涉嫌诈骗罪、寻衅滋事罪、危险驾驶罪被起诉。案件涉案人数较多,案卷、证据材料就多达28本。接手案件之后,余学锋认真查阅了每一本案卷、每一个证据材料,对于不能认定的、有疑问的证据材料,及时联系检察院补充侦查。她走访了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及所在的社区、学校,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生活表现、犯罪动机等情况,并且召开了庭前会议,听取了各方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庭审持续了2天。庭审后,余学锋出具了近三万字的判决。判决生效之后,考虑到该案涉及未成年人及大学生的择业问题,进而联想到年少时父亲对自己的择业影响,余学锋积极展开回访工作,及时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联系,认真聆听失足少年的心声,鼓励他们要认真接受教育、矫正、改造,正确规划人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判后回访,已经成为余学锋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工作习惯了。对于拟被判处及已经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被告人,余学锋定期进行回访,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帮助未成年被告人尽快融入社会,有效保护其合法权益,使其能真正步入持续性、不间断性的正常社会化教育轨道。在对未成年被告人保护的同时,余学锋也加大了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关爱,她经常带领团队成员到被害人家中进行看望,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联系心理咨询师介入对他们心理疏导,多方关爱,使这些孩子尽快走出阴影。

自负责少审工作以来,余学锋结合少年案件审判工作的实际,通过新媒体时代的“微服务”、青少年主题教育等活动,拉近少年审判法官与广大青少年儿童及家长间的距离,传播法治阳光的正能量。每年的3月、9月开学季,余学锋都要带着团队成员开讲“开学第一堂法治课”;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余学锋带着大家为留守儿童送上礼物,陪他们一起过儿童节;在“12.4”宪法日,余学锋带着孩子们来到法院旁听庭审、感受法治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法治宣传活动,孩子们跟余学锋熟了起来,每次见到余学锋都开心地叫她“法官妈妈”,有什么悄悄话也愿意告诉“法官妈妈”,让余学锋为他们“出谋划策”。

余学锋是“法官妈妈”, 也是位真正的母亲,也有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在工作和家庭的天平上,她总是选择工作,因此在面对家人时,她总觉得亏欠太多。父亲退休后,重病缠身,但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余学锋每次回去跟他讲述单位中的事情,今天调解了多少案件,劝和了多少对家庭……调入刑事审判庭后,她喜欢跟父亲聊去学校给孩子们上法律课、去社区做法治宣传,失足的孩子被送到帮教基地开始新生活……父亲因病无法说话,但父亲脸上却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是父亲对她的支持和鼓励,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骄傲,我的父亲是一名法官;我骄傲,我是一名法官,长大后我成为了您。”余学锋说,父亲是她依靠的大山,他用一生来践行法治理想,无论职位高低,都怀着一颗对法官职业的敬畏之心,甘愿奉献的心,坚守公平正义。作为年轻法官,面对前辈的职业操守,最好的回报就是接过“燃灯者”的接力棒,让法治中国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乘着司法改革的春风,砥砺前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