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在郑州法院干警中引起强烈反响

发布时间:2019-09-04 09:54:56


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综合频道、光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广播网等中央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省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同志的先进事迹。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团4名成员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真挚的情感,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李庆军同志的先进事迹,在郑州法院干警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再次被李庆军同志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广大干警纷纷表示:要以李庆军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务实清廉,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李庆军,生前是省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2018年9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年仅54岁。李庆军同志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忠于职守,秉公办案,近三年来主审217起案件,无一错案和上访缠诉,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长年超负荷工作使他积劳成疾、身患重病,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默默坚守在审判工作岗位上,用生命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和对审判事业的热爱。 

郑州中院驻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审判庭庭长杨相峰与庆军同志相识多年,有着深厚的友谊,他说,作为一名法官,李庆军同志真正做到了司法为民,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还为此写了一首诗沉痛悼念庆军同志! 

  浪淘沙•祭 

 晴天响霹雳, 

 庆军西去, 

 前天见时还健谈。 

 隔日阴阳两重天, 

 阎爷挥斩! 

 思往事陈年, 

 臻密无间, 

 德才品行众人赞。 

 长江逝水向东去, 

 雄才伟岸。 

 “无论哪种职业,只有真正地热爱、真诚地付出,才能做得好、干得漂亮。”郑州中院办公室主任葛韦言说,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和法院工作承担着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但是,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真;归结为一个词就是良心,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法理与情理相统一。 

 李庆军同志身上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的坚守和执着,纯粹的内心、忘我的境界,他就像一盏灯,永不熄灭,指引我们砥砺前行。郑州中院审管办主任朱世鹏说,作为一名法官,我们要向李庆军同志学习,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向榜样看齐。制定出可执行性的审判管理制度和办法,做好各种数据分析,为党组出谋划策。同时,要坚定信念,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干事业。要对得起“人民的法官”这个称号。 

 郑州中院立案二庭刘勇说,庆军同志是我的老领导老上级,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有很多工作上的接触,也有不少私下的交流,从他的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一名法官对初心的坚守。 那么初心是什么?我理解,初心是根植内心对于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坚守。庆军同志正是因为这样的坚守,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审判岗位履职尽责; 初心是付诸行动维护公平正义的不懈努力。“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庆军同志再一次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起冷冰冰的案子,因为司法的公正,都能传递信任和温情。 初心是闪耀于法徽之上天平两端无私的光芒。在法与情面前,抬头看看法徽,俯首问问内心,庆军同志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维护天平的公正,法律的尊严。 

 郑州中院刑二庭干警闫燕说,李庆军法官忍着病痛的折磨,怀着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对老百姓的责任心,坚守在审判一线,兢兢业业一辈子,从他工作、生活中的点滴,我看到了一个普通法官的对事业忘我的追求,对家人、生活的无比热爱,他用廉洁、公正、忘我的工作,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从法官的一言一行,切实地感受到公平正义,体会到司法的真诚,他用实际行动坚守了司法人的初心,让人民群众坚信法院就是说理的地方。 

 郑州中院民三庭负责人马晋说,我和李庆军同志相识已经近20年了,回忆与他在一起的为数不多的几次交往,我的印象是他的为人非常低调谦和,对待审判事业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狂热,在讨论案件时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案件事实的分析,及对弱者的权益保护,可以说有一种很“轴”的感觉。我想可能就是因为这种“轴”,才造就了他在平凡的审判岗位上做出了今天不平凡的成绩。我们学习追忆李庆军的事迹,就要在日常的审判工作中发扬这种“轴”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对得起自己“人民法官”的称谓。    “李庆军同志是将生命献给了职业理想的法官。为什么李庆军同志能够淡然面对病魔,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力量和支撑,那就是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对岗位的责任。”郑州中院清算与破产庭庭长高志强说,只有忠于党和人民,才能正确的理解和适用法律,李庆军在办案中尊重事实、尊重法律、尊重当事人权利,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价值追求,从不以权谋私,是一名对党和人民充满深情、干净忠诚的优秀法官。 

“与李庆军同志认识多年,一直以来对他的印象就是“话不多,为人诚恳,对待案件认真负责。”郑州中院赔偿办负责人赵军胜说,在他被确诊患有尿毒症,为了心爱的审判事业,放弃了治疗效果更好的血液透析,选择了自己能操作的腹膜透析,并依然坚持上班。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忍受那么大的疼痛,带病坚持工作的。在悲痛之余,对他这种矢志不渝、忘我工作,献身审判事业的高尚品德,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我将会把李庆军同志的精神融入审判工作中,坚守自己的底线,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不讲私情,严格公正,将每一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好,守护好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真正地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李庆军同志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咬紧牙关,勤勉工作,他所写下的那十九本日记里的每一个字都记载着他的坚强和坚韧。他就像广大默默践行着焦裕禄精神的普通法官一样,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的坚守与执着,他纯粹的内心,忘我的境界,就像在每个人的心理点燃了一盏灯,永不熄灭、默默无声,引领我们砥砺前行。我们将以他为榜样,学习他忠于法律、恪尽职守的精神,做到司法为民、便民为民。” 郑州中院环资庭书记员方雅阁这样说。 

 郑州中院执行局综合处处长杜文龙说,李庆军同志以顽强的毅力,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用生命书写了对党的忠诚和对审判事业的热爱。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同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要像李庆军同志一样在平凡中创造不凡,于平淡中践初心,努力镌刻无愧于心、无愧于新时代的出彩人生。 

 “观看李庆军同志事迹报告后,我被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心系群众带病坚持工作的敬业精神所折服,被他坚持“三不”原则、二十五年如一日埋头实干奉献在审判一线的崇高道德节操所感染,他以生命践行了爱国、敬业、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在思考支撑他弱小之躯的强大的信念是什么。”郑州中院执行一庭庭长闫明说,李庆军同志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将像一个永不消失的磁场,吸附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向他靠近、向他学习,向他所指引的方向去努力。 

 李庆军同志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郑州中院研究室干警李晓敏说,李庆军同志走了,我们从不相识,素未谋面。但我此刻却控制不住留下了眼泪,心疼、感动,以及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深深的震撼。逝者已去,今天的我们何其有幸能捧起他未看完的书,拿起法槌,说一声:现在开庭!正是这种大爱,他默默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病痛,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守原则,一心为公。我们能做的就是沿着李庆军同志的司法梦想继续前行,把宝贵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郑州中院行政处副处长张玉春说,李庆军同志爱岗敬业。未患病前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工作,患病后还不将病情告诉身边的领导和同事,怕的是领导和同事知道后会格外照顾自己,这是何等的高尚。李庆军同志对待当事人满怀真情。他为了把案情讲清楚,不辞辛苦的几次跑到当事人家里再三解释,直到满意为止。李庆军同志在法律面前讲原则,铁面无私,从不讲情面。 

学习了李庆军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郑州中院信息网络处干警吕晓鹤感慨万千,他说:回顾身边榜样,无论是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的邹碧华,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闫胜义,还是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李庆军,在他们人生的点滴闪光里,折射出的是一种精神和信仰。这种精神和信仰,就是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就是对法治锲而不舍的追求!我们学习他们的事迹,就是要激励和引领更多基层一线的司法工作者,专注脚下、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实的脚印,走出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他用生命谱写了对法官职业的热爱——令人难以想象,在他生命最后8个月居然高达结案121件!他身患尿毒症四年,仍默默坚守岗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河南省法官进修学院郑州分院院长董建波说,他是我们法院人的楷模,我们每一位干警都应该学习他的执着司法梦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学习他坚守原则和廉洁司法的精神!

责任编辑:郑州中院 陈学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