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大朝,民商法学硕士,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综合审判庭员额法官。2006年从郑州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曾在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任教三年,2009年考入郑州中院工作至今。
到法院工作以后,我一直在综合部门做文字材料工作,虽然有时也参加业务庭的庭审,但与从事审判业务还存在根本区别。2017年入额后到知识产权综合审判庭从事审判工作,对我本人而言可谓巨大挑战。为了尽快熟悉庭审程序,积极向身边同事学习,积累案件办理经验;学习典型案例,探究裁判文书背后的辨法析理能力;尽快熟悉知产审判领域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做好具体的案件办理工作打下基础。
知识产权案件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机制,均为一审案件且案件数量非常大,尤其是去年设立郑州知识产权法庭后,在原有受案范围基础上又新增办理全省范围专利权、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案件,除了案情事实清楚、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的简单侵犯商标权、著作权案件外,其余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程序复杂,涉及环节较多,案件当事人分布在全省甚至全国各地,在送达、开庭、上诉、归档等环节均有特殊要求,占用较多时间和精力。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四点:
一、工作安排上注重统筹意识 没有统筹规划,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尤其是在当前案件量持续井喷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工作提前进行规划安排,打好提前量,留出机动时间,掌握工作节奏和主动权,才能不至于天天疲于应付。大到可对全年及每季度工作进行大致划分,如妥善安排好涉及大小假期、每年开展专项活动等特殊窗口工作,以及对一些复杂的案件要倒排工期,尽可能把握进度,小到对法律文书集中送达路线、向当事人送达文书先后顺序、开庭质证时间安排等等,努力在每个环节上精打细算,尽可能多地节约时间。
二、工作质量上强化“铁案”意识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我始终牢固树立“铁案”意识,严谨细致地办好每一起案件,注重审判质量和审判效果,在审判实践中不断提升驾驭庭审的能力,运用法律的能力,文书梳理的能力,严格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做到细致入微,对一些疑难复杂案件要做好阅卷笔录和比对要点分析。在法律文书交印前要进行反复校对,最大限度避免瑕疵问题发生。
三、工作节奏上体现紧促意识 俗话说:“早一分三光,晚一分三慌”,讲的是办事不能拖拉,要有效率。在办案中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制定案件工作流程及进度表,加强督促自查,经常拿着工作台历对照检查工作进度,每周与书记员进行工作小结,回顾完成情况,查漏补缺,制定完善措施。
四、工作方法上牢固树立调解意识 针对目前知识产权案件特点,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在具体的案件中分层次进行调解,先利用庭前会议和微信工作平台组织双方当事人对案情相对简单案件进行证据交换,之后由书记员组织当事人进行初步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就在开庭审理时由承办人再次组织调解,力争把具备调解基础的案件消化在撰写判决之前。
我于2017年8月被遴选为员额法官后就直接从综合部门岗位转岗到业务庭审判一线,在此之前基本没有太多的办案经历,为此也曾经紧张、焦虑过很久,幸运的是得到了院庭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向我传授办案经验、帮我解疑释惑,使我逐渐克服了畏难情绪,树立了做好审判业务工作的信心。其次得益于办案团队的大力配合,在团队长、合议庭成员的密切配合下,开庭、合议等诸多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开展;同时,在审判辅助工作方面,配置了优秀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他们从事了繁琐的文书送达、庭审记录、庭前调解、草拟文书、打印报结、订卷归档等任务,使我能够专注于庭审过程和裁判文书撰写。同时,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默默付出,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后顾之忧,使我能够专心于法院工作。在此,对所有曾经关心和帮助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